本报记者 代 玲
“最近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啊?天凉了,要记得多穿点衣服,不要生病了。”电波将那曲地区国税局的关怀送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上大学的羌塘牧民尼达。尼达和那曲地区国税局的缘分要从2015年说起。
尼达家住西藏那曲尼玛县卓瓦乡鲁仁村,是羌塘草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2015年3月,尼达的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计仅靠尼达母亲一人维持。面对重重困难,尼达却考上四川师范大学,但是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又让家里犯了愁。
尼达家中虽然有8头牦牛和26只羊,但却连一亩属于自家的草场也没有。仅靠母亲放牧和销售畜产品,一年只有6000余元的收入。
收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尼达就在心里默默算起了账。尼达的家里除了母亲,还有年迈的爷爷和两个妹妹。虽然想继续读书,但是面对家里的困难,懂事的尼达动摇了,他想辍学帮助家里挣钱。此时,那曲地区国税局发起的“蓝税助学”活动帮助尼达解决了上大学的费用,让他又可以继续学习了。
自2011年起,西藏就在全区5000多个村庄实现了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的全覆盖。驻村工作除了要完成建强基层组织、寻找致富门路、办实事解难事等五项任务外,近年来又加入了落实惠民政策、推进扶贫开发等任务。尼达家所在的鲁仁村就是那曲地区国税局所驻村庄。
虽然西藏对农牧区学生实行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15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广大农牧民孩子享受到了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但是上大学依然需要自筹费用。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上大学,那曲各级各部门、各驻村工作队在地委、行署的带领下,大力推进教育脱贫工作,在驻村过程中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学生。
“扶贫先扶智。贫困家庭里好不容易能出一名大学生,等他们工作了就可以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我们一定要帮助像尼达这样的学生。”“蓝税助学”发起人之一的拉巴次登说。
说干就干,拉巴次登和单位的几名同事发起了助学倡议,在那曲地区国税局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有85名税务干部加入助学活动。随着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那曲地区国税局成立了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蓝税助学”小组。
“拿着,这是11700元。”当接过拉巴次登送来的学费和生活费时,尼达高兴极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为此,他给那曲地区国税局写了一封感谢信。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用金子般的心,帮助我们这些家境贫困的孩子们,把曙光和希望带到我身边,让我可以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未来人生的道路。你们的帮助免除了我学习的后顾之忧,让我渴望学习的心备受感动。”尼达在感谢信中表达了自己对那曲国税人深深的谢意。他还提到,自己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对他的关爱,并且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扶危济困,帮困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那曲地区国税大家庭的家风。”那曲地区国税局局长扎西平措告诉记者,他们理应有这样一份社会责任,并用爱心去承担这份社会责任,让贫困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爱心传递下去。目前,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蓝税助学”资助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