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最新报告称
非标准就业质量亟待改善

本报日内瓦电 记者陈建报道: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在此间发布最新报告,对改善非标准性就业所需的政策调整作出了详细论述。报告称,改善非标准性就业的质量,需要改革监管方式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根据这份题为《世界非标准性就业:了解挑战、塑造未来》的报告,非标准形式的就业包括临时工、兼职、临时机构、分包、依赖性自营职业,以及伪装的雇佣关系等,该形式的就业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呈增长态势。

报告称,非标准性就业可以为进入劳动市场提供机会。然而,在为工人和雇主提供某些灵活性的同时,非标准就业形式会在就业保障方面对工人构成更大风险。在非标准形式就业比较普遍的国家,非标准性就业和失业之间有时会形成一种循环。从事临时工作的工人比从事类似工作的标准工人所获工资要少30%。

报告表示,非标准形式就业对商业也会产生经常被低估的严重后果。实行非标准就业形式可能会在短期内减少成本,增加灵活性,但从长期角度来说,可能会造成生产力损失。有证据显示,使用非标准形式就业的企业往往对临时和永久雇员培训以及提高生产率的技术和创新投资不足。

报告说,大规模使用非标准形式就业可能会强化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导致更大的就业波动,对经济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研究显示,临时和随叫随到的工人在获得信用和住房方面都存在着更大困难,导致家庭的组建也向后推迟。

报告显示,在工业化国家,兼职工作有时是时间非常短的工作,随叫随到也可能变为“无工可打”的“零时工作”。在英国,2.5%的工人合同属于“零时”性质;在美国,10%的劳动力工作时间表带有非正规和随叫随到特征。在发展中国家,临时工作更为普遍。在孟加拉国和印度,将近三分之二的有偿劳动属于临时性质;在马里和津巴布韦,三分之一的工人从事临时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通过弥补监管漏洞、加强社会保护、制定有利于创造就业和满足工人需要的就业与社会政策改善非标准性就业的质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