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云端”的文章
——访上海仪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强
本报记者 李治国

记者:上海仪电转型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王强:从2010年,仪电制定“三三战略”,提出“再战产业”,到今天聚焦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致力于成为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我们的战略制定和修订,始终结合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国企的使命和仪电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既定战略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认识,使战略不断完善,发展方向不断聚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清醒的、与时俱进的、不断聚焦提升的战略,才有仪电这些年的成功转型。

记者: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您认为应该如何打造上海仪电的核心竞争力?

王强:要打造仪电的核心竞争力,既要基于仪电的产业基础,又要紧跟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技术发展潮流。仪电有硬件制造的经验和基础,但必须站高定位、创新思路,否则很难摆脱传统制造的生存窘境。同时,仪电现在是一家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技术产业集团,这离不开智能硬件产品。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也是要把我们的智能硬件产品更多地带出去。

今后,打造仪电的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在“云”和“端”上做文章。一是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行业解决方案,对能够掌握核心技术、有一定当量、与我们产业链高度融合的智能硬件加快布局,尽早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二是围绕云平台、云安全业务,结合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在数据中心、相关软硬件和云平台建设方面做好规划布局,重点发展。同时对大数据业务也要有所布局和投入。

记者:创新发展主要靠人,上海仪电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王强: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内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锻炼,通过专业进修、岗位交流、项目实施、产学研合作等途径,提供实践锻炼和能力提升的机会,拓展事业发展空间。通过这些努力,进一步壮大我们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优秀科技人才,有效提升仪电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靠平台,更要靠机制保障。我们出台了以科技和管理人才为重点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包括技术职级薪酬体系和中长期激励机制。推进这些配套政策和机制创新,既能体现我们对科技人才成长的呵护,更能够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创新动力,让优秀科技人才在仪电的事业平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贡献才能、体现价值。

记者:上海仪电是如何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的?

王强:要鼓励创新,就必须倡导开放的心态,建立容错的氛围。每一项改革、每一次创新,不可能确保全部成功,因为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试错的过程。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当然,我们也希望尽可能降低试错的成本,这就需要我们在前期做好方案,中期跟进评估,对符合容错条件和程序的项目在考核、审计时不作负面评价。

记者:对于上海仪电未来的转型发展,您是如何考虑的?

王强:看到上海仪电当前的良好势头,我们在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不足、瓶颈和短板。实事求是地讲,上海仪电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不足,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海仪电的转型发展目前进入到新的阶段,就是要在布局产业链、打造资金链的同时,培育生态圈。今后,上海仪电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产业,成为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一定要靠综合竞争力,也就是说要加强跨板块、跨重点子公司、跨企业之间的联动和协同,实现仪电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