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纪工程背后的脊梁
曦 棋

一渠清水,承载着甘与苦、泪与汗。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的背后,凝结着数以万计建设者的智慧心血和辛勤汗水。十余载建设,一个个世界级工程难题,摆在南水北调建设者们的面前,上演着一幕幕呕心沥血、攻坚克难的故事。

与传统的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调工程是水利学科与多个边缘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南水北上,一路要穿山越岭,大到一条黄河、一座城市,小到公路、河道、管线。这一路,南水北调攻破了数不胜数的重大技术难题,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也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穿黄隧洞工程是东线咽喉,“穿黄不通,千里无功”。国内外从无先例,怎么办?自己攻关、自己创新。“关键时刻冲得上,这就是使命!”正是这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才创造了史上第一个穿越黄河工程,才能让长江水滚滚北上。调研中工作人员说,中水五局东线穿黄隧洞工程项目部原经理王金庭是第一代“穿黄人”,早在1984年,就来到了穿黄隧洞的工程现场。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的儿子王永胜水利学校毕业后,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也来到了穿黄隧洞的工程一线。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像这样的父子,还有很多。

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广大建设者勇于创新,敢闯敢试。全力开展技术攻关,蹚出一条突破常规的创新之路,展示出南水北调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离不开他们的矢志创新、昼夜奋战。

调研中遇到许多工程师都自称“南水北调的老人”,自开工之日起,就一直奋战在一线。说起这些,他们的语气中更多是自豪和担当:“既然干这份工作,就容不得丝毫懈怠。对工程负责就是对国家、对百姓负责。”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泵站、库区大多在郊区,偌大的厂区内,常常只有运转的泵机陪伴。一线工作人员要实时监控参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要定期维护机器,随时查看厂区情况等。这是日复一日的责任,容不得任何差错。

一路走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广大建设者,就没有南水北调。而他们却说:“这辈子能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值了。”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南水北调工程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水利丰碑,而这丰碑的基石,正是千千万万的南水北调建设者们,是他们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