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鲜花电商,“盛开”还早
牛 瑾

“每周一次邂逅属于你的小确幸”“用满园芬芳吟唱当下的优雅时光”……借这样的口号为自己注解的鲜花电商,俘获了一众消费者的心。他们或文艺,或新奇,或时尚,或小众,显露着鲜花与“互联网+”融合后昂扬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鲜花电商也赢得了资本青睐。近3年来,包括爱尚鲜花、野兽派、flowerplus在内的近10家企业先后获得多轮融资,推动日常鲜花消费实现魔性增长。

是什么让鲜花电商市场被迅速引爆?是需求。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26岁至40岁的都市白领成为社会消费主流人群,拥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他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鲜花电商们提供的鲜花包月服务,恰恰契合了这种追求。不用等节假日、不用等友人特别是男性友人来送,而是在每周固定时间都能收到意外惊喜,对于有消费能力的年轻女性来说,这着实是笔太划算的投资。加之,鲜花本就是种被所有人喜爱且自带传播效应的物品,你在朋友圈晒出有花陪伴的幸福,之后,你的若干“死党”就有可能成为这家商铺的“粉丝”,鲜花电商的用户数就这样不断攀高。当下运动、时尚、生活等领域涌现出的不少小而美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也都是与上述需求并肩前行的。

因为契合了需求,鲜花电商市场逐渐热闹起来,过去节日刺激的鲜花也变成日常消费的高频产品。可要说“盛开”还为时过早,鲜花的短暂保鲜期时刻考验着电商口碑和用户耐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鲜花行业遵循的都是一般农产品的生产模式和流通模式,显现出不少行业痛点。如今互联网带来的消费升级,没有解决这些痛点,反而加剧了痛感。比如,源头种植主要靠天吃饭,供应品种、数量、质量极不稳定。大部分鲜花电商多采取“福袋”式的随机制,用户打开礼盒时看到的是文艺范十足的芍药、绣球,还是不太讨喜的非洲菊、相思竹,完全取决于源头花田当季的出产情况,这就有可能造成用户因花材配比难称心而不再追单的情况。比如,运输过程大部分时间脱离冷链,效率低、损耗大。受季节性、地域性等因素影响,鲜花市场无法做到周年平稳供应,再加上产地和消费地分离,给物流造成困难;尤其与节假日鲜花销售激增的状况叠加时,难度也随之增大。鲜花电商直产直销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间成本,又对配送和仓储环节提出更高要求。

也就是说,当消费端已经转入“买花”节奏时,供应链上其他环节却都还停留在“卖菜”阶段。如此不相匹配,让鲜花电商短时间内“盛开”失去了土壤。而要想转变这种状况,眼下还离不开规模化和资本化,就像当初出行、点餐刚刚碰上“互联网+”时一样。

在种植环节,现代化无土栽培温控大棚,能做到温度、湿度的自动化控制,显然比农户的普通花田效率更高,但所需投入也是成倍增长的,高度分散的鲜花行业本身还没有这么大的“财力”。随着鲜花电商企业规模提升,已经有些开始投资上游,从源头开始展现“互联网+”的魅力。在分拣加工环节,达到一定规模门槛后,才有能力和动力推行标准化处理,保证送到用户手中的鲜花是靠谱的、质量是稳定的,在此基础之上,也才能考虑品牌忠诚度问题。在物流配送环节,任何鲜花电商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建立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体系。目前,鲜花干线运输可以采用专业的鲜花冷链车运输或走空运,运输质量是可以保证的。所以,鲜花电商现阶段不妨把重点放在消费城市的落地配送上,最后一公里往往是冷链的强弩之末,却也是可以拼出特色的地方。但这同样要有规模门槛和资本支撑做基础,要求不低。

总之,由鲜花电商担当主角的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要想走向故事的高潮还需一步步铺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