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当地时间5日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6+1”合作机制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至关重要,既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平台,又是中东欧国家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平台,中东欧国家愿意在这一机制下与中国不断加深合作。
塞尔维亚欧洲一体化事务部部长亚德兰卡·约克西莫维奇表示,塞尔维亚是中东欧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目前中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塞尔维亚是中东欧国家中与中国项目合作最成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最多的国家。未来双方合作空间仍然巨大,塞尔维亚愿意继续加强与中方的沟通,努力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让两国经济合作巨大的发展潜力惠及两国民众。
罗马尼亚“黑海地区项目2020”基金会主席、前总理维克托·蓬塔说,“16+1”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让中东欧国家看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美好前景。“中东欧国家愿同‘一带一路’对接,虽然项目建设不时会遇到困难,但我认为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为中东欧国家经济产生强大的助推力。”蓬塔表示,罗马尼亚高度重视对华合作,对中国企业是信任和开放的,双方不仅正在就核电、火电等大项目展开合作,还有中国公司提供网络服务业务,助推罗马尼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在欧洲正遭遇历史上最艰难局面的时刻,中国仍在大力推动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这无疑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巨大机遇。“一带一路”是伟大的构想,双方企业都应抓住机遇,务实高效地推动项目合作早见成效。
斯洛伐克总理办公室中国事务顾问彼得·保伦表示,斯方十分注重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两国贸易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为使合作落地,目前斯方提出了交通运输改造一揽子项目,包括物流配套设施改造、铁路轨道中转站建设、与欧洲大陆高速公路网实现对接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枢纽工程,以及占地560公顷的工业物流园区等建设项目,欢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此外,自2007年孔子学院在布拉迪斯拉发落成以来,“汉语热”在斯洛伐克不断升温。双方已合作建立2所孔子学院,在不同城市设立了中文课堂或孔子课堂。目前,孔子学院已有2000多名毕业生,这些青年人未来将承担起中斯交流的重任,并成为两国合作的推动者。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舍贝尔·马尔东对中国投资中东欧市场给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一是要避免盲目性。中东欧地区分类不同,有的是欧元区,有的是申根区,有的还未加入欧盟,不仅国情各异,并且适用法律也不尽相同,中国企业在进入中东欧市场时,一定要“个性化”处理,不能简单套用在其他国家的经验。二是善寻商机。中东欧国家非常重视吸引中国的投资,与中国使馆以及商务部门保持着紧密联系,还会定期举办招商会,推介项目。中方企业可在其中寻找合作机会,既能降低前期成本,又提高了合作成功率。三是了解规则。中国与中东欧的文化不同,思维和工作方法也不相同,在合作初期,双方企业应多了解彼此的运作规则,减少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