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1月5日电 记者吴凯 李治国报道:今天上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政府部门和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在上海齐聚一堂,围绕“讲好中国故事 当好新闻发言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表示,上世纪80年代初,按照中宣部和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部署,我国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30多年来,新闻发言人以“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己任,始终站在新闻舆论工作第一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起来的新闻发布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他表示,当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做到:心中有底气、善于设议题、把握时度效、会用全媒体,要大大方方讲中国对世界的好,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已经为世界作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表示,中宣部、国新办高度重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发言人工作,推动建立了国务院新闻办、各部委和地方政府3个层级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机制。上海于2003年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形成了涵盖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区、各委办局,以现场新闻发布会为主干,以网络发布、书面发布为补充的新闻发布体系,并坚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的要求,掌握时机、把握分寸、注重效果、努力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有力维护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效反映了全国和上海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效,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论坛上,来自中央和各地的新闻发言人依据自身工作特点,分享了经验和心得。国防部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在回应热点问题时,信息发布必须坚持时度效原则,即时机抓得准、节奏把得稳、策略运用活。他说,发言人的力量关键在于占据法理和道义的高度,掌握事实的力度,把握政策的尺度,确保表态有理、有利、有据、有节,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在谈及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的技能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认为,对政府新闻舆论工作而言,一要会主动释放、正面阐述;二要能被动回应、解疑释惑。他说:“当掌握主动权时,不可掉以轻心,要认真谋划、周密准备、严格执行;当面对危机时,要手握预案、当机立断、从容应对。”因此,新闻舆论工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要有一个多层次报道、多渠道作用的周期;还要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节奏,有节奏才有吸引力,“该鼓点分明时要鼓点分明,该浅吟低唱时要浅吟低唱,让受众爱听、想听、追着听”。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认为,新闻发言人也要有容错机制。他说,对于新闻发言人而言,说错了不可怕,面对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要勇于担当、敢于发声,同时要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鼓励他们积极发声,宽容他们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