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不妨随性些
□ 徐 达

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智慧和情感,它还是一个独立思考、判断和成长的过程

临近“双11”,电商购物节的“战火”已燃起,早早加在购物车里的商品纷纷降价促销,于是从日用必需品到愿望清单,恨不得趁着活动优惠一举拿下。与此同时,朋友们也在微信里开始晒“书单”,以淘到好版本的成套典籍及新出专著为乐。

随着购书的火爆,各种推荐阅读的图书榜单很盛行。参考书单进行选择,颇要花费一番淘洗的功夫。

我喜欢历史,列的书单大抵可归纳为三类。一类是史料、典籍,据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史料和典籍乃是治史的基础。一类是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论著,史学研究以史料为基础,亦需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或讨论商榷、或推陈出新,尤其近年来西方学术研究的种种理论、范式等对史学研究从方法论到具体路径都做出了新的探索,亦不可不资借鉴。第三类则是全凭个人兴趣选择的书,多做研究之余的拓展甚或消遣。文学、哲学等人文社科研究者的书单分类与此相似。

赶上“双11”购书潮,借机给孩子囤一些好书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给儿童选书前,必要的功课不得不做。不久前,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某教授公开发文称“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认为《水浒传》里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中充斥了阴谋诡计;《西游记》从根本上讲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远非孩子能理解;《红楼梦》中“色”“空”“幻”“灭”的主题世所公认,这些观念对孩子并无多少好处。

此文一出,引发一片争论。有家长认为该教授所言有道理,“四大名著”成文于明清,现代人无一定的文字基础和知识积淀阅读起来有难度,青少年若阅读有障碍而一味要求其阅读原著,只能适得其反;也有家长认为一定会让孩子阅读经典,阅读扩展视野、改变人生,青少年要敢于阅读经典名著和处于时代前沿的文学作品。

事实上,读书只要大方向不错,满可以“随性”一些。笔者幼年识字即读书,大部头的小说抱起就啃,虽然往往囫囵吞枣,但也读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其中也确实会读到一些“糟粕”,但自己“栽过跟头”,以后就很明确知道哪些书值得读,哪些书不应该读。在这种“随性”的读书选择中,自己完成了“扬弃”的过程。有些家长一味怕孩子读到坏书,把孩子的书单选得健康合理、滴水不漏,其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

对于我们每个人,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智慧和情感,它还是一个独立思考、判断和成长的过程。读书不妨“随性”一些,有体验,才有“扬弃”,才能有新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