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惠喜 庞彩霞
广东省中德工业服务区在开展对德经济合作方面,因地制宜,内引外联,着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从德国“引智、引制、引资”,努力营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实现由“佛山制造+全球市场”向“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迈进,逐渐发展为华南地区的对德合作高地。
记者:中德工业服务区在促进中国与德国的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黄海:俗话说,中国制造看广东,广东制造看佛山。作为国内制造业重镇,佛山企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已取得长足进展。佛山企业要在技术升级和转型创新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德国制造在欧洲和全球享有盛誉,汽车、机械设备、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全球领先,是佛山企业转型升级的“好老师”“好伙伴”。佛山在对德招商引资方面,紧抓龙头项目,如大众汽车南海项目总投资额约130亿元,二期产能为70万辆汽车;德国环保企业瑞曼迪斯今年也落户佛山,总投资8亿元,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达5万吨/年。一批龙头企业的落户,对佛山的帮助很大。
同时,佛山本土的优质企业开始走向国际,需要找到高级别的合作伙伴。如,美的收购库卡,大自然收购欧洲百年品牌橱柜企业艾诺。佛山企业的营销能力与德国企业的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形成巨大的市场价值。这在佛山已开始形成潮流,不少佛山企业纷纷“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
记者:佛山在促进中德企业合作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黄海:当前,佛山正在补“短板”,在工业设计、会展、金融服务等方面有意识地引进一批国外机构,推动特许经营权改革。政府在服务企业时,做到帮忙不添乱,该出手时果断出手,该收手时绝不干涉企业的内部经营。
佛山政府部门工作的着眼点并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招商引资上,更看重的是将佛山的企业、国内的市场与国际元素结合起来。一些佛山本土企业已做得很出色,政府要做的是助其更进一步。对于没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政府要做的是,搭建平台,提供指导,帮助企业少走弯路,更顺利地找到合作伙伴。
记者:展望未来,中德工业服务区的增长空间在哪里?
黄海:我们愿意看到中德工业服务区内的企业与国外企业形成合作,共同成长。我们认为,只要企业有需要,我们就会帮助他。政府将不断丰富服务内涵,营造氛围,让中小企业敢于对德合作。其中一个方面是从第三方购买专业服务,免费提供给有意“走出去”的中小企业。举例而言,一些中小企业在某些场合接触到了德国企业,表现出合作意愿,但对于如何开展下一步合作,想发商业信函,但不会德文,无法沟通。服务区会出面聘请专业的德国咨询公司,帮其将信函翻译成德文,并对有关合作要点进行法律层面的指导。
另一方面,国内不少城市的企业迫切希望“走出去”,寻找国外的合作伙伴,但同样面临不知道找谁、怎么合作的难题。佛山政府牵头发起成立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与联盟城市一起抱团出海,扩大影响力,这也是服务区今后的重要工作内容。今年4月,城市联盟组织了60位中国企业家赴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展,10月又组织80位德国企业家参展中国互联网+博览会,效果很好,计划明年组织200位国内企业家到德国参展。未来10年将是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的黄金10年,佛山将抢占先机,帮助中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打造华南地区的对德合作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