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流转盘活了抛荒田
本报记者 刘 慧

正是秋收时节,江西崇仁县相山镇山斜村种粮大户宋国庆格外繁忙,他的400多亩水稻已经进入收割期,他每天必须把大量精力和心思放在田里。今年受台风影响,他家水稻倒伏较为严重,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他估算了一下,今年每亩水稻纯收益400多元,较往年有所下降。

宋国庆说,他租种的土地都是通过盘活山斜村以及邻村的抛荒土地而得来。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赚钱,村里大量土地抛荒。2004年以后,他看到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决定留在村里种地。2005年,他在村里租了40亩田种植水稻,年终算账,赚了不少钱。他初步尝到了种地的甜头,不断扩大种田规模,从最初的40亩扩大到2007年的100亩,从2010年的200多亩扩大到2016年的400多亩地。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民的就业渠道、收入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宋国庆说,土地经营权流转不仅盘活了他们村里的抛荒田,让抛荒田重新焕发出绿色生机,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现在国家明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明确了土地权利归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

作为全国种粮大户,宋国庆现在满腹“种粮经”。他说,要想从田里赚钱,土地必须上规模,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至少达到三五百亩,才有利于连片管理,机械化耕作,降低种植成本。他们村子位于山区,大部分稻田坑洼不平。他把土地租种过来,投入大量金钱进行整理,现在一部分稻田经过整理,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但是还有部分山地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不得不雇佣人工,增加了种植成本。他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帮助整理山区稻田、修理水沟和机耕道,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