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协同创新基础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曹 兴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与市场深度融合、跨领域高度交叉的特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

顶层设计

多维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从战略协同、制度协同、组织协同、资源协同、产业协同5个方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战略协同要求建立联动机制,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制度协同是对战略协同的落实和细化,政府部门在战略框架下系统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和厘清各类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中的职能和边界,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要结合各主体的组织特性有的放矢,加强资金使用规范,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组织协同强调创新活动要围绕产业价值创造目标,动员多主体共同从事创新活动,要突出市场导向,充分激发合作主体创新动力,同时,要突出创新链协同,加大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投入,以期从创新源头触发突破性创新。资源协同要求突破组织间壁垒,实现人才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的无缝对接。产业协同要求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实现产业之间的对接。

因“业”制宜

合理选择协同创新模式

一般而言,协同创新具有企业主导型等5种模式:一是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一般是市场拉动型创新,创新动力和投资主要来源于企业,由企业主导创新流程,吸纳大学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合作创新。二是高校或科研院所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一般是技术推动型创新,由高校或科研院所主导,将自身创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可分为高校以自有成果组建公司或以技术入股等方式进行技术创业,以及高校将成熟技术向企业转移。三是政府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政府发挥其决策指挥、协调管理及信息互换服务等功能,推动各参与主体紧密结合,适合需要政府提供较多的配套环境、政策支持的产业。四是基于协同平台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检测试验平台和高技术研发机构、高技术转移中心和孵化基地等为载体和纽带,形成完整的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进行协同创新。五是基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模式。围绕产业链,针对关键技术节点进行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实现整体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协同创新。

以上五种模式中,前三种模式强调协同创新主体核心,后两种模式强调协同创新载体。每种模式都有其适应范围,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根据技术特点、创新环境和创新阶段的不同,灵活选择创新模式。

夯实基础

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平台载体

充分整合各类已有的创新平台,建立和夯实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投资,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要素的高度融合。应以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建设以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主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构建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研发;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专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等,有效汇聚区域内各种创新要素,建设重大技术开发平台。

多策并举

完善协同创新服务体系

要建立支持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引导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担保等机构广泛开展适应协同创新需求的金融创新,协同支持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创业投资和成果孵化,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科技保险工作,通过财政风险补偿转移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加大力度为协同创新主体提供担保服务,有效预防和化解协同创新风险。

要健全协同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综合性的创新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培育多种类型和层次的创新信息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库的建设。

要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建立知识产权评议和预警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要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实施协同创新专利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鼓励各协同创新主体主导或参与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标准,增强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