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创新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马名杰

【阅读提示】 当前,全球创新环境与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创新全球化和多极化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依赖度大幅提高。展望未来,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创新的局面仍将持续,中国将对全球创新格局变化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新的全球创新格局对中国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带来了契机。推进改革开放,改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体系效率,不仅是我国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世界格局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战略抉择。

全球创新格局变化的趋势性特征

21世纪以来,全球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性特征。一方面,创新全球化和多极化日益凸显,创新活动的新版图渐趋形成。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依赖度大幅提高。“加强研发,重视创新,投资未来”成为国家和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这些重大趋势性变化将对今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分工和增长前景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全球进入高强度研发时代,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科技发展。一方面,全球研发投入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加速增长;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对创新活动产生了短暂冲击,目前全球创新动力已基本恢复。全球研发活力的复苏从2011年前后开始,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增长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也恢复到危机前的年增长率。

第二,创新全球化和网络化趋势已经形成,开放与合作创新日益普遍。受经济全球化、新兴经济体崛起、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多种因素影响,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国流动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改变了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不再局限于独立的内部研发,而是在更大范围内,运用技术和资本等各种手段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创新组织模式的变化提升了全球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其一,研发组织模式向全球化和专业化发展。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1000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在海外开展研发。在研发全球化过程中,研发合作不断增多并形成专业分工。企业研发外包渐成趋势,专业研发服务部门不断扩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消费电子独立设计企业、第三方设计公司、软件研发外包企业等研发新业态不断出现,从而促进了研发活动的效率提升。其二,人才跨国流动规模扩大,国际流向渐趋多元。尽管自由流动的全球劳动市场尚未形成,但科技人员、企业家和创业者等各类人才跨越国境,寻求研究、创业和投资机会的趋势正在增强。随着全球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各国政府致力于降低人才流动的壁垒,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

第三,创新呈多极化趋势,全球技术力量对比悄然生变。一是研发投入和技术产出多极化。21世纪以来,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角的全球创新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研发和创新活动逐渐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中国、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在全球的研发份额逐年上升。研发多极化亦导致技术产出的多极化。美国专利是衡量各国专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标杆。20世纪80年代,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授权的发明专利由78个经济体获得。到2010年,USPTO授权发明专利由130个经济体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申请国构成和比重也呈相同变化趋势。二是新兴经济体技术能力上升,发达国家领先优势相对下降。创新多极化表明新兴经济体的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其比较优势正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向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新优势转换。新兴经济体的技术追赶自2000年后明显提速,与发达国家在部分领域缩小了差距。根据OECD显性技术优势指数,中国、土耳其、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优势技术领域在增多,美、德、英等传统上的技术领先国家在多个领域的领先优势有所下降。三是亚洲创新崛起,在全球创新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目前,亚洲已成为企业研发支出最高的地区之一。亚洲创新地位的上升还表现在专利申请数量的高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专利水平的恢复,主要归功于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贡献。如今的亚洲已不仅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制造基地,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活跃区。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速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下,亚洲正向全球创新的又一核心地带发展。未来的亚洲将很可能产生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城市。

第四,跨国公司主导全球创新资源整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公司在资金实力、研发能力、技术储备和人才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近十多年来的创新态势相当积极。一是始终保持高研发投入,且集中在高技术领域。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着全球企业研发。全球500强的研发支出占全球份额65%以上。跨国公司研发有很强的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高技术领域。二是从生产全球化向研发全球化升级。三是海外研发投资目的地更加分散,从“在新兴国家制造”向“在新兴国家创新”发展。新兴经济体对技术资产和人才的长期投资丰富了本国创新资源,使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之外有了更多选择。传统的在发达国家研发、在发展中国家加工的国际生产格局正在改变。

创新格局变化对全球增长影响深远

有机构预言,当今世界乃至未来二三十年都将处于转型期,其核心标志是财富和经济实力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创新格局的变化显示了相同趋势,其必将对世界经济前景和格局,以及国际分工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全球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创新格局变化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创新投入者更多,创新投入力度更大,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更高,从而使全球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提升。展望未来,尽管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全球研发支出的增长可能会有所波动,但全球研发投入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与研发投入高度相关的专利等技术成果也将保持较快增长;全球创新格局的变化仍将持续。一方面,技术创新对世界经济增长将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低经济增长与全球创新能力提升的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但从长期看,全球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将对世界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其二,尽管新兴经济体创新日益活跃,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创新格局的态势仍将持续。新兴经济体创新能力增强,将使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创新竞争更加激烈。但发达国家仍拥有巨大的存量知识资产,掌握着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的主动权;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仍主导着全球生产体系,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高端要素向发达国家相对集中的趋势仍难以改变。在较长时期内,发达国家仍将是全球科学技术的主要源头、人才高地和全球创新的核心地带。

在全球创新变局中加速中国创新

新的全球创新格局对中国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带来了契机。唯有推进改革开放,改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体系效率,才能真正推进转型发展,从而积极应对世界格局变化和国际竞争。

其一,中国将对创新格局变化继续发挥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中国研发投入、科技产出和技术能力的快速增长是改变亚洲乃至全球创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据预测,中国的研发支出将在2019年前后超过欧盟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尽管还存在制约创新的诸多障碍,但中国的技术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已不容忽视。中国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不仅影响着自身发展,也将对全球创新活动的分布、强度和方式等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二,创新格局变化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处于技术追赶后半程,进入世界前沿的科技领域将逐步增多。中国在一些技术领域正向领军国家迈进。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影响未来研发走向的十大关键性领域中,中国全部进入研发领先国家前5位。中国有望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局部技术领先。创新全球化和多极化有利于我国以多种方式利用海外高端要素,在开放创新中提升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走出去”,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弥补国内技术和人才短板。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创新崛起为中国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开展技术合作提供了机遇,但新兴经济体技术能力的提升也对中国形成了赶超之势。我国中低端生产环节将向其他新兴经济体加速转移,价值链中低端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从而驱动中国企业加速向中高端升级。更多中国企业将面对与发达国家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的直接竞争,这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全球创新变局中加速中国创新,要在创新要素配置全球化、开放与合作创新日益普遍的趋势下,提高创新体系效率,改善创新环境,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在创新变局中争取主动。一方面要有较强的核心技术能力,具备整合资源的实力;另一方面,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创新政策体系。一是继续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夯实创新发展的科技基础。二是推进落实科技管理体制、成果转化机制和科研组织体系等方面的改革;重点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关键环节的改革,使创新环境改善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成效。三是消除制约科研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和活动跨境流动与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创新政策体系。(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