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托特色农业发展绿色产业——
重庆忠县:忠心护三峡 产业竹果茶
本报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采茶姑娘正在茗兰有机茶叶基地内忙着采茶。 本报记者 吴陆牧摄

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在重庆市深入实施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被列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肩负着保护三峡库区青山绿水的重任。

日前,记者来到长江南岸的忠县白石镇望岩村。站在山顶远望,只见茂密的竹林在微风中摇曳,满山郁郁葱葱。

今年52岁的村主任周武华是当地出了名的竹笋种植大户,一家人种了60多亩竹子。如今,种竹致富的老周一家住上了一栋两层的水泥小楼,白墙褐檐,雅致清爽。

望岩村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生产竹笋。“如果你早几年来,看到的都是荒坡闲田。哪像现在,除了水田外,从旱地、荒山、荒坡到路边、沟边几乎全种上了竹子。”周武华说,通过发展竹笋产业,不仅让荒山披上了绿衣,还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他算了一笔账:1亩竹笋年收入2000元左右,按现在已经投产的20多亩计算,光种竹笋每年就有5万元收入。

望岩村10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竹,不少人因竹致富,全村九成农户建起了钢筋水泥楼房。白石镇还通过引进浙江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了竹笋从引种、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一条龙产业模式。

白石镇除了竹笋,还有茶叶。在忠县白石镇打泉村的有机茶叶基地里,记者遇到了茶叶基地的主人杨晓兰。她2004年从福建回到忠县种茶。她说,之所以选择回来,正是看中了家乡良好的生态条件以及茶产业发展前景。

杨晓兰带领乡亲把原本荒芜的2000多亩山地开垦出来,种上了茶苗。如今,打泉村里满山连片的茶园不仅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园”。杨晓兰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的茶叶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下一步打算联合渝茶专业平台加大品牌推广,并在基地里发展茶文化旅游。

白石镇的产业发展是忠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的生动实践。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近年来,忠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构建起了以柑橘、笋竹、红豆杉、茶叶等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数据显示,2015年,全县特色农业总产值50亿元,增加34亿元,是2010年的1.6倍。

依托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忠县绿色产业的一大亮点。如今,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忠县已建成三峡橘海、金色杨柳、橘乡荷海等11个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区,构建起低山观光到高山避暑的农业休闲生态旅游业,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