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亲们的“庄户列车”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王新宇

在山东淄博到泰山之间,每天都会有一列7053次火车风雨无阻地穿行。它是我国行驶速度最慢的火车,全程184公里,票价只有11.5元,站与站之间的票价仅有1元钱。别看这硕大的火车头后面只有4节车厢,它却是沿线山区百姓进出大山的主要交通工具。小到购买油盐酱醋,大到走亲访友、赶大集,都离不开这趟绿皮小火车,当地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庄户列车”。

这条线路已有4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为了方便铁路职工上下班而设的通勤车。随着周边村庄增多,这趟绿皮火车渐渐成了村民进出大山的主要交通工具,深得沿途百姓的厚爱。

从黑旺站上车的徐大爷,用蛇皮袋满满当当地装着土特产。对于能够坐车进城,他脸上洋溢着朴实的喜悦:“俺们山区老百姓坐汽车不方便,出山就靠这绿皮车了。”李女士接着徐大爷的话说,“这车很‘亲民’,我从淄博到源迁走亲戚,早上出发,下午四五点钟就可以返回”。

位于淄川太河镇北牟村的北牟站,是7053次列车旅客下车较多的站点之一。村民高明铸说,“附近几个村没有直通外界的公交车,这个小火车就成了大家出行的公交车”。

假日期间,“庄户列车”更热闹了,每节车厢都坐满旅客,仅淄博站就上来1100多名乘客,是平时的2倍多。记者放眼望去,车厢里除了村民的大箩小筐外,皆是钓具、大背包、登山杖、照相器材等户外装备。“这是一列名副其实的深山旅游专列,沿途经过的岳阳山、马鞍山、搁笔山、青龙山、大寨、小寨等,风景都不错。”今年59岁的王绪禄对这趟小火车赞不绝口。今年“十一”期间,他带上亲朋好友16个人,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53岁的赵新华是这趟车年龄最大的列车长,在这趟慢车上,她一干就是35年。“刚上班时,村民见了我叫‘闺女’,现如今,一上车管我叫‘大妈’了。”赵新华打趣道。

35年、184公里的山路,59个涵洞、56座桥梁、22座隧道,赵新华对沿途熟得像自家的楼道。她和沿线的乘客结下了深厚亲情,谁家闺女考大学,谁家儿子找对象,她都一清二楚。她和这趟车、这条路已经融为了一体。这趟车除了淄博、莱芜东、泰山几站卖票之外,其余站点都是和公交车一样上车买票。客流量大时,赵新华一天最多要补900多张票。列车沿途经过23个车站,全程5小时52分钟,一个往返停靠46个站,赵新华每天要上车下车92次,至少工作12个小时。车速虽然慢,但三品检查、口播到站、给旅客送水等服务,赵新华一样都不敢懈怠。

“有时候,车票收入还不够列车运营成本。但是,能给群众带来方便、实惠,我们就很欣慰。”赵新华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