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优秀干部走进基层
本报评论员

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各地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实事、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已有数十万作风扎实、敢于担当、能干肯干的优秀干部深入广大农村,与当地群众同吃住、共甘苦、同奋斗、共图强。许多村子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强起来了,停滞搁置的基层工作动起来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蹚出来了。

与此同时,一批批驻村干部也得到了“乡土的洗礼”。通过深入基层、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微观难题,驻村干部更了解我国国情、更懂得农村工作、更珍视群众感情、更有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有的是乡村致富“开路人”,有的是脱贫攻坚“尖子兵”,有的是服务群众“贴心人”,有的是基层组织“领头雁”,还有干部驻村3年又3年,成了名副其实的“本村人”。

实践证明,选派干部驻村既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又能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既能促进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又能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是一举多得的好做法,必须进一步坚持、推广,让更多优秀干部走进基层。

让更多优秀干部走进基层,既需顶层设计,又需基层落实。目前,《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已经印发,为选派干部职责任务、工作经费、奖惩标准等明确了方向。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工作的指向性、针对性、灵活性。比如,个别干部对今后发展有担忧,单位、基层“两头忙”,“驻村”却不“住村”;有的干部将驻村工作简单理解为找项目、拉资金,做事不符合基层实际;也有干部一心为群众解难,但力量有限,迫切需要选派单位加大支持的力度。对此,在干部管理上,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勤、汇报、督查、考核、奖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监督、严明纪律;在服务工作上,重点是消除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切实帮助化解实际工作中和生活的各种困难,保护好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要使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在驻村帮扶中住得下、沉得住、想干事、有作为,真正“把他乡作故乡”,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幸福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