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份,《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直接领导下,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带领全总党组、书记处,组成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近一年来,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不忘初心,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总工会已经走过91年光辉历程。而今,在工会改革进程中,全总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改革试点工作全过程,确保全总改革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不忘初心。
李玉赋强调,全总党组牢牢把握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组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到工会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践行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总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落实中央专项巡视整改方案为契机,把突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会干部队伍。
同时,各地工会牢牢把握履行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跟党走这一政治责任,在同级党委领导下,主动对接、及时跟进全总改革试点工作。陕西省总工会组建了宣讲团队,由省总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市企业,深入职工群众中宣讲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山西省总工会开展工会系统新媒体平台摸底调查,着手筹建山西省工会系统新媒体联盟和山西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平台,打造职工思想教育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湖北省总工会在全省职工中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了“职工职业道德示范单位”和“职工职业道德楷模遴选活动”,引导全省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下联动,推动工会系统全面改革创新
当前,职工队伍特别是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快速兴起,网络对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日益深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工会组织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回应职工群众的期待?
全总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勇于改革创新,整合精简机构、优化强化职能。为此,《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中,第一条就是改进工会领导机构人员构成和全总机构设置。
突出工会组织群众性这一根本特点,把更多普通职工群众中的优秀代表吸收进工会领导机构,是全总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初,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选举全国劳动模范、中铁电气化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的巨晓林为全国总工会史上第一位农民工兼职副主席,推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为全总书记处书记(挂职)。
工会改革首先从全总机关开始。目前,在全总的领导机构——全总十六届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所占比例分别增至15.4%和13.5%,分别提高了3.8和3.6个百分点。同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搞“叠床架屋”,进一步形成眼睛向下、面向基层、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格局。为此,全总把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制精简了25%,将精简的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全总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全总本级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70%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
在这次改革中,全总还整合了6个主要职能部门,调整了100多名干部的工作岗位。全总机关正在建立专职为主、兼职与挂职相结合的工会机关干部队伍,突出机关干部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把更多知职工、懂职工、爱职工的人充实到工会领导机关。
在全总的示范带动下,各地工会也着力整合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设置,进一步形成“面向基层、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格局。上海市总工会将原有的13个机关内设机构整合为9个,精简30.8%;重庆市总工会将内设机构由19个精简为13个,精简31.6%;河北省总工会将内设机构由原来的24个优化精简为19个,精简20.8%。
创新引领,动员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因此,动员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是推进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的一项重点。
改革试点以来,全总创新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引领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活动等专题,开展以“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主题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并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向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延伸,提高竞赛覆盖面和职工受益率,激发职工参赛热情和创造潜能,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对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
全总还修订了《全国产业工会举办职工技能比赛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意见》《职工创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创新活动,设立职工创新补助资金,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的示范作用,扎实推进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为职工创新争优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
与此同时,全总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与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与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各大网站共同策划推出《大国工匠》第三季和第四季、《大国工匠》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专栏互动窗口等,开展推荐学习“身边的大国工匠”活动,推动更多工匠人才不断涌现。
面向基层,让职工群众成为改革的主角
把改革成效转化为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是工会改革的重要目的。为此,全国工会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力量配备向基层倾斜力度,探索建立工会服务职工满意度评价制度,激发基层工会生机活力,努力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让职工群众成为改革的主角。
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各地工会积极行动:北京市将面向市内机关单位的“职工子女托管”和社会公众较为关注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纳入购买的服务项目,拓展了服务职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广东省总工会探索建立了“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服务机制,培育发展工会直接领导的志愿者队伍,伸长工会工作手臂;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牵头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架设工会与社会组织联系的桥梁。
全总完善了维护职工权益制度和机制,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职工维权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全国工会已办结职工法律援助案件1629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1亿多元。2016年“两节”期间,全国各级工会筹集送温暖资金36.9亿元,慰问困难职工823.6万户。各级工会组织专场招聘会1.7万场次,成功介绍就业252.7万人。
同时,工会扎实做好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双提升”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会新增农民工会员700万人,工会“两节”期间,还为225万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近230亿元。此外,全总今年9月份印发了《农民工工作规划(2016—2020年)》,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55%以上的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到2020年底,实现建档困难农民工全部解困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