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驰梦想
——记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沪昆高铁项目建设者们
本报记者 熊 丽 通讯员 谢永彬 顾 勤

2016年9月7日,一列动车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中风驰电掣。这是沪昆高铁上从贵阳开往昆明的第一列联调联试动车。此举意味着贯穿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沪昆高速铁路即将正式运营。

作为参建者之一,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沪昆项目指挥部的建设者们,望着如黄龙般穿梭的调试车,百感交集。

质量第一

时间回溯到2010年8月,骄阳下,以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副总经理、沪昆项目部经理佘志清为首的建设者们,赶到了贵州安顺郊区。这里,多达14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超高压线转移、石油管道移置以及3座跨铁路特大桥的建设等待着他们。

在项目部的指挥下,上千名施工管理、技术和作业人员按时开赴到位,531台(套)各类设备云集现场。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最终完成了517户拆迁,获得了239亩工程用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资源保证。当年9月13日,他们率先在全线建成并通过验收的中心试验室,获得了业主沪昆公司颁发的第一张“绿色通知单”。

位于安顺市境内的沪昆项目部所辖标段,线路全长36.5千米,所需混凝土原材料数量极大。一旦筹划选用不好,将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以及成本和施工进度。

沪昆项目部通过慎重研究,决定采取自制砂石方案。佘志清带领项目部相关人员,在开工前对安顺境内30多个砂石场的生产状况进行了详尽调查。经过慎重选址、周密规划、科学建场,一个产品生产工厂化和标准化的砂石场快速建成,确保了混凝土高质量、高产量供给。整个砂石场虽然投入资金1300万元,但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共节约施工成本过亿元。

深挖潜力

2012年5月12日,沪昆项目部安顺西站施工现场人头攒动,沪昆客专贵州公司组织的全线路基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运用现场会在此召开。项目部采用的路基连续压实工艺,不但减少了油耗、节约了人工,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年,项目部安顺西站就获得了全线标准化工地殊荣。

在项目部施工的8标段沿线,路基边坡上铺了一条长长的“绿地毯”。驻足细看,绿草和灌木下有一层黑色的袋子,而青草灌木就是从这上面长出来的。这是该项目部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并报批中国中铁科技奖的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这种三维生态护坡既避免了道床边坡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起到了绿化与维护作用。在项目部施工现场,许多这样看似不起眼的举动,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严格的工艺规范和不断的工艺优化,确保了工程的质量。2013年和2015年,项目部施工的七眼桥特大桥和姚官屯特大桥获得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授予的“安全标准化工地”称号;2013年,所施工的8标段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评为“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

新工艺创造了新价值,而二次经营开发进一步挖掘了效益潜力。项目部成立的二次经营日常管理小组,仅在合同内的负量差上挖潜,就增加产值近7000万元。

聚人育人

在沪昆项目部驻地,有一道“风景”令许多行人忍不住驻足观看,那就是项目部周一早晨举行的升旗仪式。列队参加仪式的员工喊出“努力工作,实现自我;快乐工作,超越自我”的口号,令人精神一振。

用文化陶冶人,用思想引导人,用标准化锻造人,沪昆项目部的聚人育人用人举措别具一格。佘志清说,“项目部要打造出优秀和谐的团队,就要在团队中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并将它升华为精神,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命运共担”。

项目部抓人心重在抓人文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团队。每周一晚上,项目部五楼的灯光暖暖地照着每一个专心学习的员工;每两周,项目部就会召开一次职工大会交流思想;每月,项目部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写一篇总结;此外,还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全员的标准化作业技能。如今,这个项目部已向外输送了3名项目经理、1名项目常务经理、5名项目总工和6名项目党工委书记。

不讲条件,战则必胜。沪昆项目部参加了无数次抢险与整治,先后完成了上千个问题的整治与改造。进场施工6年来,沪昆项目部多次在沪昆公司组织的信誉评价中获得好成绩。

贵州的秋,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那怒放的花朵将深情厚意敬献给广大沪昆建设者。那奔驰的调试车承载着建设者的梦想,经久不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