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准格尔旗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
乡村里的“宴会厅”
本报记者 陈 力

村庄里设宴会厅是干什么用的?

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铧尖村、公益盖村、蓿亥图村、西不拉村、西营子村和白大路村,先后盖起了宴会厅,都命名为“新风尚”。“新风尚宴会厅主要就是为村民婚丧嫁娶树立新风。”蓿亥图村村主任贺挨元现在又多了一重身份——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全旗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办理红白喜事上移风易俗”。

贺挨元从前当过婚礼司仪,在准格尔各地走村串镇主持宴会,对当地的婚丧嫁娶习俗那叫一个“门清”。

山坳上的准格尔属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间的过渡地带,民风民俗厚重而多元。这里成为我国“煤炭产量第一县”以来,全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537个自然村光“十个全覆盖”工程就完成投资23亿元,实施危房改造1.39万户;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3处,实施街巷硬化643公里,农网改造完成1527公里;建成嘎查标准化卫生室65个、文化活动室60个。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农村常住人口社会保障工程已实现全覆盖,曾经的全国贫困县一跃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

农村的“硬件”一天天变美变强,但“软件”还有待配套——红白喜事花样繁多,大操大办,有钱的“烧包”,没钱的叫苦。

2014年,蓿亥图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我当村主任、当会长、当司仪,最清楚该从哪里入手进行改革。”贺挨元历数乡风文明大行动以来习俗的变迁:过去聘姑娘,要做上百个“离娘馍馍离娘糕”,现在两盒点心就代表了。过去给12岁的小孩“圆锁”,从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大吃大喝,历时两天,现在就是生日中午吃一顿。过去经济状况好的去城里包桌,经济状况差些的在院里搭棚,现在统一到“新风尚宴会厅”——理事会规定,不管你有钱没钱,婚丧大事不出村,宴席不超20桌,餐标不超700元。

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准格尔旗要求159个嘎查都要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红白理事会的教育、服务、约束,倡导新事新办、婚事从简的理念,倡导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习俗。“我们村虽然还没建起新风尚宴会厅,但是红白理事会早已成立并运转。”十二连城乡黑圪崂湾村支书吕美宽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们村干部以身作则,告诉老乡花自家钱也不能铺张浪费。去年,我聘儿媳妇,没去城里,只选择村里的‘农家乐’,20桌的宾客指标我只办了15桌”。

最早成立红白理事会的白大路村“新风尚宴会厅”,配备了标准化厨房、雅间和宴会大厅,大厅内配有电子屏、小舞台等设施,录像资料里的婚典和城里大酒店一般。蓿亥图村的宴会厅里,张贴了许多宣传画。“糜米酸粥家常饭,党的政策齐夸赞”“绿豆凉粉下下火,乡风文明连着你和我”等标语都是从百姓中征集而来。贺挨元更是漫瀚调的行家里手,他对新事简办的咏叹是:“荞面碗坨锅里蒸,新农民甚时候也要有精气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