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佛山加强古村落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让古村焕发生机——
岭南古村古韵多
本报记者 张建军
图为广东顺德富有岭南特色的古村建筑。 (顺宣供图)

村内,如织的游人摩肩接踵;村头,马路边一排挂着不同地区车牌的汽车一眼望不到头。环绕村子的河道清水潺潺,水光接天,随处可见的古榕树倒映水中。村外河边的稻谷泛出金黄,村里河道上两座宋代三孔石古桥见证了千年历史,这里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的逢简村。

“太美了,简直不敢相信,在顺德这个工业如此发达的地区,居然有保护得这么好的古村水乡。”来自广州的游客刘敏说。

在逢简村里沿河闲逛,可感觉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步一风景、十步有故事,15栋百年古屋,数十间庙宇,进士牌坊、金鳌桥、明远桥不一而足。这里犹存岭南古村格局,古屋相连,古树遍布,石板古道纵横。位于锦鲤江畔的逢简村,近年来在佛山市古村落建设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事实上,多年前,这里也曾因饱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苦,逢简古村一度失去了往日光彩。2014年,佛山市出台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利用两年时间完成30个特色古村落的活化升级工作,并以“保护、传承、活化”的思路,从加强古村落历史文化挖掘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宣传推广、文化及产业提升等方面,着力推进工作的开展,逢简村是首批的13个古村之一。

为活化古村落,逢简村在政府扶持下,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兴建3座生活区污水处理池和1座工业区污水处理池,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300立方米。被污染的河流逐渐恢复“元气”,“小桥流水、老树古祠、小舟垂钓”的诗情画意俨然重现。以“千年水乡、古老桥梁、宗祠文化”为特色的逢简村,去年接待旅客超过100万人次。环境逐渐变美的古村落,加上丰富多彩的“社区营造计划”,让许多外出打工者纷纷返乡。

佛山还实施古村落文化提升资金扶持,对首批13个古村落和进驻古村落的艺术机构进行资金补助,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各古村落进行文化提升,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是另外一个代表。

“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的翰林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明清两代,松塘村共考取进士5人,其中翰林4人,考中举人及获颁优贡者近20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翰林村,“积德读书”成为该村的古训。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数百万元进行绿化和污水管网改造,从而将古村的历史文脉完整地保留下来。

经统计,佛山首批13个古村落共修缮、维护文物建筑20余处,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70余处。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古建筑作为村史馆、古村文化展览馆、书画院、综合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等。同时,恢复和传承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多来,各古村落的传统民俗活动更加活跃且各具特色。如湾华村举办天后诞巡游,松塘村的翰林文化节、烧番塔、出色巡游,百西村头村的六祖祈福活动,朗锦村的角仔节等,通过传承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古村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符号等,打造各村特色文化品牌,避免千村一面。如禅城区莲塘村的龙狮文化、南海区松塘村的翰林文化、顺德区碧江村的祠堂文化等,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古村落活化模式。”佛山市市长朱伟说,佛山拥有一大批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动丰富的岭南古村落,不仅是佛山人乡情乡愁的依托,更传承着岭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