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刷单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秦海波

在互联网的江湖,刷单乱象一直存在。无论是电商领域、微博粉丝的增长、微信阅读量的提升,还是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数和打赏收入、团购和外卖平台的订单数量等,刷单炒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几年的工夫,网络刷单炒信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包括物流、软件、贩卖个人信息、招募刷手等多个环节。

典型的刷单例子有好几个。今年最火的直播领域中,有一个游戏直播平台,曾显示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13亿;映客有一场直播黑屏长达3小时,但这3小时内竟然显示有21人不离不弃一直在观看。电商领域中,“爱尚鲜花”今年4月在其招股书中自曝曾3年刷单26万笔,其中2015年刷单量占当期总订单量的42.02%,几乎一半业绩是靠“刷”出来的。对此,有人不禁戏言,整个网络行业进入了“喜刷刷”的节奏。那么,刷单乱象为何总是屡禁不止呢?

探究之后不难发现,这一乱象的根源,逃不开利益驱动。一方面,各种电商和直播平台为了数据更加亮眼以提升估值和吸引资本,主动或纵容刷单;另一方面,平台上的商家和主播为了得到更好的曝光和关注,也会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刷单。更重要的是,刷单成本极低,可以迅速炮制出漂亮的用户和收入数据,制造虚假繁荣的景象。对于刷单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理依据,大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1万元至20万元的行政处罚,威慑力不足。当刷单成为普遍现象时,整个网络行业难免会陷入“刷单-好看的数据-高估值-刺激刷单”的恶性循环。

刷单行为不创造任何正面价值,刷单行业规模越大,对社会资源造成的浪费越大。咨询机构统计显示,短短3年内,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从215亿元升到378亿元,泡沫在数轮循环中越吹越大。更重要的是,刷单行为危害商业诚信体系,大幅推高社会交易成本,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平台和商家必须清醒认识到,刷单虽能带来短期效益,但长远来看,虚假繁荣的景象终将破灭,最终不仅损害自身信誉,还将受到用户抛弃。

由于网络刷单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要根治刷单乱象,必须多管齐下、齐抓共管。除了要求商家自律外,相关部门要加快立法工作,司法系统出台司法解释,尽早作出判例,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经济环境。刷单炒信属于新型违法行为,有必要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有效打击。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杜绝以罚代刑,发挥法律对刷单行为的震慑作用。各电商和直播平台要强化监管责任,对刷单行为“零容忍”,加强技术管理,堵塞投机漏洞,并且应该加强协作,对于查实因刷单被一家平台关闭的,其他电商或直播平台一律不允许其入驻。

直播、电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新的商业形态和模式,本身没有问题,而且前景广阔。拿直播来说,2015年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到2020年整个行业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很有可能会诞生百亿甚至千亿市值的大公司。但问题出在运营方没有太多耐心,总想拔苗助长,用刷单造假来吸引投资者和用户。与其剑走偏锋寄希望于刷单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来提高用户数和收入,不如加强自律脚踏实地。毕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产品和服务,才是整个网络经济生态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