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0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想环境美 首先人要“美”
杜 铭

最近,一种名叫“摩拜单车”的网约自行车,逐渐成为了上海、北京街头的绿色出行新风尚。不过,在它给市民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有部分用户图自己方便,要么对车加装私锁;要么毁坏用来打开车锁的二维码;要么故意把车停在偏僻、隐蔽的地方,以便自己下次使用。网约自行车,无意中竟成了考验一些人文明素质的“试金石”。

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正是缺乏文明素质的体现。试想,如果人人都只盯着自己那点狭隘的私利,缺少社会责任感、漠视公共利益,那么绿色出行也难以蔚然成风,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更谈不上人人从自身做起,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这也深刻说明:要想环境美,首先人要“美”。

个人文明素质与保护生态环境有多大关系?最近,有幅主题为“你随手一扔,我耗尽一生!”的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画最能说明问题:一只海豹被塑料圈套住了嘴,奄奄一息地倒在沙滩上……人类一次随意的行为,就可能为其他生命带来无尽痛苦。

宣传画虽是一些个例,但仔细想想,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生态环境意识是文明素质的体现,放眼周围,那些缺乏环保意识的人,肆意破坏环境、给地球家园造成污染的例子还少吗?眼下又迎来国庆长假,每次节日期间,我们都能看到旅游景点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行为频频曝光,可见我国国民的总体文明素质与生态文明要求不相适应,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迫在眉睫。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只是无比平常的小事,但千千万万件小事如细流般聚集到一起,就能汇成大江大河,凝成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

不乱扔垃圾、拒绝“白色污染”、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正是由无数这样的小事构成。要做到这些,离不开每个人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很多发达国家之所以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从小就对国民进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环境教育不无关系,每个人都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素养,自觉地爱护环境。如果我们连不乱扔垃圾都难以做好,那么垃圾分类更是奢望。

人人都渴望环境美,但如果人不先变“美”,一切将无从谈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