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0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沪上论“双创” 情激浦江水
本报记者 董碧娟 李治国
2016浦江创新论坛的发言嘉宾共106人,其中外籍嘉宾35人,来自15个国家。图为嘉宾正在发言。 李永文摄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日前举办,吸引了多方关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为了开拓经济增长新动能,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科技创新。新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理解“创新”,怎样在创新系统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释放科技金融的潜力……围绕诸多热点话题,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中外嘉宾建言献策。

深化对创新的认识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需要重视人才的力量,尊重创新规律,加强国际合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

“创新驱动,关键在人。”万钢说,要加强原始创新,让科学家能够自由探索;要选准突破点,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要强化市场驱动,让企业家主导创新;要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千千万万青年人发挥智慧,放飞梦想,成为新一代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创新必须更加开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合作,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万钢表示。

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分析说,世界经济之所以萎靡不振,主要原因是由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供给减弱、创新不强,传统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界经济在历次重大危机后,要走出困境实现复苏,根本的动力源自科技创新,要通过科技进步创造新产业、增加新产品、推动新就业,才能逐步消除危机,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

双轮驱动对城市发展也至关重要。上海市市长杨雄说,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需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当前,上海正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我们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积极探索尊重创新规律、符合上海实际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杨雄说。

英国是本届论坛的主宾国。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兼政府科学办公室主任Mark Walport爵士指出,创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会驱动经济的发展,也会改善全球范围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创新也可以加速生产的发展,50%的人力劳动率的增长都得益于技术创新。相信科学家、技术师和工程师一起携手合作、跨界创新,就可以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

企业家们也道出了他们对创新的理解。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说,“如果没有观念和理念上的创新,我们只是全球产业链的搬运工,把人家的东西买回来,再组装,运到客户手里,赚的可能仅仅只是物流的利润。只有观念理念上先有创新,才能迈出技术创新这条腿”。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要清除各种政策障碍,让创新要素充分流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关注科技转向强调创新,积极引导“负责任的创新”

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说,“双轮驱动能否转得快、转得好,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完善的创新治理体系”。徐冠华表示,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一是要坚定地简政放权、盘活资源;二是要清除各种无形的政策障碍,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充分流动;三是要面对改革中的困难,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认为,应加快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方式,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同时,要鼓励市场竞争,营造创新的氛围,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市场准入和监管,推动有利于创新的要素价格改革,培育创新文化。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认为,“双轮驱动”重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退、放、进、变”,加快从关注科技转向强调创新、从注重管理转向完善治理。

一些新的经济形态也对政府治理方式提出新要求。“比如,共享经济对创新监管理念和机制带来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认为,新的经济形态诞生之初,应该采取试试看的态度,要跟随式监管,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以过去旧的法制法规一棍子打死。政府应该和创新创业者,和市场上的主体共同讨论,还有就是等一等,给市场主体一定的博弈时间,通过时间来检验一些有争论的话题。

胡志坚说:“创新的特点就是创造性破坏。我们要坚定地站在促进新的经济形态发展的立场上进行治理。同时,也要和失败者和成功者共同讨论如何对新的经济形态进行治理。针对必然要淘汰的产业和现象,我们要给予相应的保障制度建设。”

欧盟委员会科研司信息开放性获取和前瞻研究部开放性科研政策协调与发展小组主任Rene Von Schomberg十分强调“负责任的创新”。“这意味着国家要在研究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上承担重要责任。”Rene Von Schomberg说,为了实现“负责任的创新”,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对社会变化做出反应。创新可能引发的道德、社会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以及对于风险的确认,需要政府更加负责的引导。

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我国已是风险投资大国,从业者需要对科技和金融的关系有着更深入的认识;需要加强多方联动,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科技和金融的充分互动

在此次论坛上,如何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也是嘉宾讨论的热点议题。此次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16》报告显示,中国创投在行业规模上仅次于美国,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已达1775家。

“过去是技术寻找资本,现在是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寻找技术。风险投资的结构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比重偏向前期投入,种子期和先期投资已经占了30%左右。”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王元分析,银行业以及金融机构增强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包括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不断增加,而且贷款的方式及产品越来越多。

王元认为,金融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结合,大家往往觉得是一种资金的供给关系,其实二者的结合也在不断选择和凝练着管理团队,完成着一种由创意到产品再到成立企业、商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被我们在整个金融和科技结合的过程中忽视,因此我们在2015年提出‘科技金融生态’概念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提出‘科技金融生态圈’的概念,这实际上是对整个科技活动和金融之间结合关系的进一步认识。”王元说。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指出,各国的实践和探索表明当前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已经从工具体系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生态系统,更加注重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参加,通过金融业态、产品、服务的创新和优化,不断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财富的同时,又反哺和回馈金融业的发展。

科技金融企业代表也根据一线实践提出看法。米缸金融董事长曹晓峰认为,金融和科技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支撑的关系,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少科技方面的提升造就了金融行业内很多服务的裂变式发展。曹晓峰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性是阻碍众筹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不对称性可以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克服。

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Robin Mason认为,在债务型为主的众筹模式下,科技的发展为众筹打开了新的市场,让企业家和投资人匹配在一起,进而给贸易带来了新机会。信息不对称会限制众筹发展,尤其是大项目的众筹。众筹平台需要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