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没有植被、公路、医疗、通讯、教育的库布其沙漠,现在已经拥有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绿洲;沙尘天气减少95%,降雨量增长6倍,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天鹅、野兔、胡杨等100多种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重新回到沙漠中。这些主要得益于亿利资源集团把生态当生意做,重点发展生态修复、生态健康、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生态光能、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沙漠绿洲经济产业,创造了中国西部荒漠化地区生态产业扶贫的库布其模式
沙漠的早晨是从鸟儿的叫声中到来的。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七星湖,水质清澈,芦苇茂盛,水鸟在湖面上轻轻掠过,泛起点点涟漪。57岁的张拉儿正在埋头清扫湖边的小路,她和丈夫已经从种地的农民转变为亿利资源集团的清洁工人,俩人每月7000多元的工资足以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在库布其沙漠由“黄”变“绿”的过程中,有10万农牧民像张拉儿一样依托沙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沙区治穷必先治沙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照射在库布其沙漠深处一个富裕、安静、祥和的牧民新村——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今年38岁的孟克达来是村子里的创业先进个人,主要从事种树、养护树木和沙漠旅游,种树年收入5万至6万元,养护树木年收入5万至6万元,养殖业年收入6万多元,经营蒙式餐饮店,年收入10万多元。
道图嘎查是库布其沙漠整村脱贫的典型。孟克达来告诉记者,他们村共有32户牧民,以前都散居在库布其沙漠中,2006年后,散居牧民集中搬迁到牧民新村,主要从事种树、养护树木、旅游等与沙产业相关的工作,每户牧民年均收入10万至20万元。“与之前贫困不堪的生活相比,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孟克达来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治贫必先治沙。作为一个从治理库布其沙漠中成长起来的企业,与传统扶贫方式不同,亿利资源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的理念,打造出中国西部荒漠化地区生态产业扶贫的样本——库布其模式。
沙区扶贫是全国扶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生活在荒漠化地区,南疆33万平方公里沙漠对应着300多万贫困人口,而且水质苦咸成为生态顽疾。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告诉记者,库布其模式对于西部地区扶贫的重大意义在于,充分考虑了沙区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因地制宜利用沙区资源禀赋,探索出一条“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平衡驱动的扶贫道路,开创一条新路,凝聚一方民心,改善一域民生,催生一片产业,绿化一座沙漠,形成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多赢局面。
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昔日没有植被、公路、医疗、通讯、教育的蛮荒之地,现在已经拥有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绿洲,1.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得到了控制;全长500多公里的公路横穿沙区,公路两边的沙柳、樟子松、胡杨等树木郁郁葱葱;库布其沙尘天气减少95%,降雨量增长6倍,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天鹅、野兔、胡杨等100多种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重新回到沙漠中,2013年沙漠飞来了80多只灰鹤,2014年成群的红顶鹤在沙漠栖息。现在整个库布其沙漠的沙丘高度较20多年前整体下降了50%,100多万亩的沙漠上出现了生物结皮和黑色土壤,具备了农业耕作的条件,被专家称为“沙漠奇迹”,沙漠变良田有可能成为现实。
企业和农牧民双赢
发展以沙漠经济为重心的多种产业,是沙漠化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生存环境改善后,沙漠农牧民最大的渴望就是赚钱。只有企业和农牧民都赚钱了,才能实现扶贫成效的可持续延伸。这里最大的资源就是沙漠,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当地百姓创新创业、脱贫致富提供了生态基础和可靠保障。亿利资源集团把生态当生意做,重点发展了生态修复、生态健康、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生态光能、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千亿规模沙漠绿洲经济产业。
生态修复是亿利资源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亿利资源集团培养起一支强大的治沙队伍,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据了解,参与亿利种树治沙的民工团队有200多支,主要负责绿化库布其、科尔沁、上海庙沙漠,为沙漠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进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在全国范围内深入不同地区进行生态建设。亿利资源集团品牌总监贺鹏飞告诉记者,这些防沙治沙的人大多是本土农牧民,长期在这里从事沙漠生态修复,随着沙漠绿洲的一天天扩展,治沙人也一年比一年富,贫困的帽子彻底摘掉了。库布其种树治沙大户有2000多家,民工团队的负责人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百万元户不在少数,这些植树工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金领”。
随着亿利资源集团沙漠生态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沙区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由过去的散居游牧转变为现在拥有“五重”新身份的新时代沙漠主人:他们有的把自己闲置的“荒沙废地”转租给企业或以沙漠入股企业成为了股东;有的跟着企业种树、种草、种药材;有的发展蒙古族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餐饮服务;有的种瓜种菜、养牛养羊;有的进入企业当上了产业工人。
张拉儿告诉记者,她现在居住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新区,以前主要以种地为生,年景好时一年收入3万至4万元,一年四季辛苦劳作也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现在农牧民挣钱的渠道多了,可以通过在沙漠中种树赚钱,可以通过养护数木赚钱,可以从事沙漠旅游赚钱,也可以从事清洁卫生的工作。她还把家里的50多亩土地以每年每亩300元钱流转出去,土地租金每年就有15000多元。
贺鹏飞说,沙漠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沙漠农牧民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渠道,亿利资源集团28年累计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直接就业1万多人次。10多万沙区农牧民的人均年收入由20多年前不足400元增加到现在的14000多元,部分可达30000多元。
今年,亿利资源集团又把产业脱贫的范围从库布其沙漠扩展到全国沙漠地区,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甘肃腾格里沙漠等地同时启动“生态产业治沙扶贫项目”。“我们争取用5年再造1万平方公里沙漠绿洲,带动更多的沙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王文彪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头脑智慧了才能富
扶贫必扶智。在王文彪看来,百姓腰包鼓起来不算富,头脑智慧了才叫富。
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亿利资源推进文化扶贫,保证了经济与文化扶贫的双推进。
文化扶贫首先从教育做起。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学校——亿利东方学校。这是亿利资源集团专门为沙区农牧民孩子建设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级技师学校和农牧民党校为一体的学校,1000多名沙区儿童接受了国际化的教育。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实行小学到初中的免费义务教育,不收取任何学杂费,解除了农牧民孩子受教育的所有后顾之忧。
记者一行走进学校,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体育课。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为了沙漠的绿色明天而读书”的标语十分醒目。走进图书馆,孩子们或坐在凳子上,或靠着墙壁看书。12岁的学生贾妮妮靠着墙壁认真地看书,她家住杭锦旗永兴村,在学校住读。正在读初一的丁瑞丰正在津津有味地读《海盗风云》,他希望图书馆有更多世界名著供他们阅读。
在支持义务教育的同时,亿利资源集团注重培训农牧民的职业技能。沙漠高级技师学校是一所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机制的职业技术学校,吸收沙漠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有为青年,为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和生态建设培养和输送现代化的产业工人和高素质的职业教师,为沙漠地区的农牧民子弟提供就业岗位。库布其沙漠农牧民培训学校是向生活在沙漠地区的农牧民送政策、送技能、送知识和开展沙漠基层社区党建工作的基地,义务开展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亿利资源集团先后举办20多场次大型农牧民技能培训,并通过微信、网络开展在线教育,内容涵盖工业技能操作、种植技术、保安保洁、餐饮技能等,受益农牧民10000多人次。
在文化扶贫的一系列举措中,亿利资源集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保证了经济与文化扶贫的双推进。在地方党委的支持下,亿利资源集团成立了沙漠经济区联合党支部,通过党组织做各项活动,让大家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沙漠,让他们从怕沙、躲沙到主动治沙、用沙,靠沙致富。
这些孩子在沙区长大,未来将会成为沙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了沙漠的绿色明天而培养人才,将为沙区脱贫致富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王文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