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人社”模式,使人社数据与支付宝对接,利用企业掌握的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将社保、就业等人社信息与芝麻信用已有数据整合,转化为对安徽小微企业和居民更全息的信用画像。可以说,此举将补足因征信缺失而较难获得资金资源的短板,为创业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金融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了解分析风险是金融业务的看家本领。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判断风险的依据,信息越多越全,信用画像的准确性越高,金融交易就越容易进行。初创企业尤其是初创小微企业普遍缺少交易信息,导致金融机构无法为其进行信用画像,最终被排斥在金融服务的大门之外。
只有填补“信息鸿沟”,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普惠金融体系也才能建立起来。相关企业缺少金融交易信息,但作为普通公民,企业负责人的一些行为信息却会被相关政府部门获得并储存,这些信息也可以作为信用评估的依据。安徽省的“互联网+人社”模式就是从这些信息入手,辅助金融机构对创业者进行信用画像,极大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让更多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获得贷款。数据显示,推行该模式后,蚂蚁金服预计将使安徽省创业者贷款成功率比无社保数据支撑的人群高出20%;最低贷款日利率相比社保数据对接前下降25%。
当然,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赖于相关部门或平台的给力。比如,依法掌握公共数据资源的政府人社部门,收集、储存和处理数据的云平台,产生数据的金融交易平台,利用数据开展业务的金融服务机构,等等。保证上述部门和机构协调并进的动力传输系统,正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可以预见,若这一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将吸引更多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机构加入信息服务通道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消除我国现存的数字鸿沟,进一步完善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置,促进我国普惠信用体系和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升。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联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