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高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形态更加多元,已步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但也应看到,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
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海洋经济运行状况备受关注。9月27日,国家海洋局召开会议发布《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据初步核算,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整体运行良好,海洋生产总值达646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形态更为多元,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但也要看到,当前部分海洋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加快转型,创新发展。
“2015年,在国内外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下,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斌说。2015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可比增速为7.0%,保持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的发展态势,但较往年继续呈现放缓态势。“国内外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加之海洋经济自身的开放性和外向度特点,决定了海洋经济对国际经济的波动更敏感。”王斌解释说。
“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发展方式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动力。”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认为。
“受益于新兴服务业市场需求增加等,海洋三产产值2015年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预期。”王斌说,受国内制造业整体下行影响和上下游产业牵动,海洋二产比重去年下降1.4个点,2015年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实现5.1∶42.5∶52.4,“三二一”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基本完成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主要指标,并为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何广顺表示。
业内人士也表示,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喜中有忧的局面。“当前,部分海洋产业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必须直面问题。”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称。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海洋船舶工业。尽管2015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克服了航运市场持续萧条、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等困难,实现平稳增长。但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滑,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量大幅下降,生产经营面临形势更加严峻。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亦不乐观。受全球油价下跌、海洋勘探开发需求减少影响,我国海工装备生产大幅降低,2015年新接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9%,金额同比下降75.5%。
与此同时,滨海地区重化工密集正加剧海洋资源环境压力。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陆源入海污染物居高不下,2015年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仍然较低,88%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而且,沿海重化工布局已经存在诸多‘硬伤’,布局混乱,遍地开花,缺少统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这种沿着海岸线密集分散式的重化工布局方式,与国际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原则背道而驰,不仅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加大了安全生产隐患。
此外,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粗放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这些因素仍制约着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结构调整压力巨大,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海洋经济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何广顺说,“十三五”时期,国家海洋局将通过规划引领,盘活海洋存量资源,避免区域间的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杜绝海洋资源的无度消耗与浪费;进一步加快淘汰海洋船舶、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中的落后产能,推进海洋产业“走出去”,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十三五’时期,国家海洋局将科学配置海洋资源,进一步破解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布局同质化等问题,并探索海洋经济融资模式和服务方式,推动‘海洋+互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发展模式创新,实现资源、技术、信息共享,打造适应需求、层次高级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房建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