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李沧区:
“烂尾楼”变身“院士港”
本报记者 刘 成

9月13日,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青岛市李沧区签约,正式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据悉,目前还有4个院士团队也初步达成了落户意向。但谁能想到,这个众多院士团队纷纷落户的“院士港”,之前竟然是一片“烂尾楼”。

“烂尾楼”缘何变身“院士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前几年,青岛市李沧区李家上流社区建了近2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本意想做总部经济,没想到愿意来的企业寥寥无几,造成绝大部分楼宇闲置,成了“烂尾楼”。总部企业需要的是商务黄金地段,要高端热闹、环境优、配套齐。李家上流虽属城区,但与青岛南部沿海的核心区相比,吸引总部企业的劣势是很明显的。是定位不准导致了烂尾。

地处青岛北部的李沧区比南部城区经济总量少了一半,要快速发展,须打破常规。中心城区空间有限,须依靠高端人才,院士就属于人才的塔尖,院士背后都有一批博士、有一批研发团队,有主导性的研发项目。可否建一个“院士港”,让全球最高端人才在这里集聚和流动?

“烂尾楼”变身“院士港”的火花由此迸发。经过充分论证,李沧区建设“国际院士港”的计划逐渐清晰起来。院士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研发,需要闹中取静,需要良好配套和优美环境,还需要有学术氛围。这片楼周边有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大学,还近临世园会,紧靠李村河,符合条件。

走进青岛国际院士港,记者也切身体会到为什么这里会被科学家们钟爱:“院士港”的26栋5至6层多层楼房,室内空间可根据需求任意分割,院子绿地面积大。“很多来过的院士团队,第一眼就看中了这里的条件和环境。”青岛国际院士港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宁说。

不过,环境只是基础之一,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好院士团队的难题,解除他们的顾虑。最大难题是缺资金,最大的顾虑是不愿被资方困住手脚。针对这一矛盾,李沧区组建了风险投资基金,确立了宽容失败的理念,让院士团队可以放开手脚潜心研发。当然,要想获得风险基金的投资,条件也是相当苛刻的:项目必须是国际一流水平的,全职院士必须在项目企业中是第一大股东且占股30%以上,院士每年累计在院士港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项目的产业化必须落户在李沧区……

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定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将着重引进这几个产业领域的全球院士。未来将通过院士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转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亿级产业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