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郧西:荡气回肠甩贫帽
本报记者 魏劲松 胡文鹏
更多报道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和
经济日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

一弯接一弯,一山叠一山,一壑连一壑。9月17日,《经济日报》记者从地处鄂西北边陲的十堰市郧西县继续向西,挺进秦巴大山纵深处。云岭山、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湖北关……当年红军征战的山岭关隘,扑面而来。

80多年前,4支红军长征队伍中,红四方面军、红三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来到郧西。它们或血战突围,或屡出奇兵,在这里留下了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一页。如今,这里的革命遗址俯拾皆是,这里的英雄故事处处传唱。

“墙上的标语是‘抓捕收捐逼款的豪绅公人’。当年,红军在咱们关防乡丁家坪村打土豪,分田地,救穷人。”说话的是83岁的魏付堂老人。20多年前,他从乡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就一直坚持在这小山村里义务为人们讲解当年红军的故事。为啥?老人质朴地说:“我是听着长征故事成长的。如果不把红色记忆传承好,总觉得对不住当年的红军。”

保护开发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郧西民间自发的行为,更是当地政府始终的着力点。关防乡二天门街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司令部、丁家坪中共鄂陕特委住址、湖北口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驻地何家大院……目前,郧西县45个革命遗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下一步,财力并不宽裕的郧西,还将斥资扩建现有的烈士陵园,并以此为载体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课堂。

红色的郧西对发展有着热切的渴望。作为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郧西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最新数据显示,总人口仅有51万的郧西,贫困人口就有1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6%。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在于找好带头人。党的十八大代表、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正是这样的“领路人”。从1975年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的41个年头里,他带领村民炸巨石、抡钢钎,一米一米地推进,硬是将村民出山的绝壁小道变成了35公里的通途;他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将“吃水贵如油,家家为水愁”的盼水村变成了“龙头一开水自来”的幸福村。如今,462人的坎子山村有牛648头,羊3000多只,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860元。然而一心为公的老魏家这些年改变却不大,最值钱的是一台旧冰箱。老魏说:“当年红军在这里闹革命,靠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我坚定这个信念。”

“选好一个人,带动一个村”已成为郧西脱贫攻坚的利器,今年28岁的王贤明也是其中一位。记者来到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一组王贤明的养殖场时,他正在专心清理羊舍,汗水浸湿了衣服。年纪轻轻的他却被群众寄予了厚望。2012年,退伍返乡的王贤明注册成立便民牛羊养殖合作社。短短4年时间,合作社便吸纳100多户贫困户参加,并向贫困户家庭提供了2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去年,合作社出栏马头山羊3500多只、黄牛300多头,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60万元。

为实现“致富路上,不落一人”,郧西还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扶贫重点也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撒胡椒面”到“聚沙成塔”。2015年,郧西脱贫6701户、23065人,朝着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