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拨开黄沙 又见敦煌
本报记者 熊 丽

左上图 像T台一样的大道是意象化的丝绸之路。本报记者 熊 丽摄

右上图 《又见敦煌》采用了“穿越式观演”模式,演员不再固定在舞台上,观众在行走中参与了演出的全过程。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中左图 《又见敦煌》以高科技手段展现壁画中飞天的形态。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中右图 《又见敦煌》由著名导演王潮歌主创。本报记者 熊 丽摄

下图 拨开黄沙是贯穿《又见敦煌》全剧的意象。本报记者 李万祥摄

9月19日晚9点,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进行了预演。亦真亦幻、亦古亦今的“穿越式观演”模式,让观众在90多分钟的时间里体验了一场精妙绝伦、神秘瑰丽的千年穿越之旅。这里既有金戈铁马壮怀激烈,也有飞天飘旋舞姿曼妙;有文化的璀璨,也有无声的叹息……

进入剧场,观众就仿佛进入一个幻境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观众不再只是简单的看客,而是在行走中参与了演出的全过程。演员不再固定在舞台上,而是分散在剧场四周,时隐时现。4个表演区的内容相互牵引,观众行五十步,仿佛已穿越百年;行百步,已穿越千年——

第一表演区里,像T台一样的大道实际上是意象化的丝绸之路,当张骞、索靖、张议潮、悟真和尚、王圆箓、常书鸿等一个个历史上的人物走过丝路、穿过黄沙,大声回答“我在”时,观众的心仿佛也跟着跳动。第二表演区里,时间回到1907年,道士王圆箓犹豫着将藏经洞的珍贵文献装进了29个箱子,预备交给英国人斯坦因带走。当王道士送别菩萨,神人之间的交流充满着忏悔与感动。第三个表演区里,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分成16组,分别进入不同的“洞窟”,与宋国夫人出行图等壁画上的人物对话。

在行走观演了近一个小时后,到达最后一个表演区,观众终于可以坐下来观看演出。这里讲述了西晋将领索靖镇压叛乱、第220窟《药师经变图》无名画师以及张议潮收复河西的故事。每个人的身上都承载着不同的敦煌故事。公元848年,归义军首领张议潮在收复瓜沙十一州后,派出10队使者分别前往长安传递消息。这是一次九死一生的悲壮出使,狂沙漫卷,吐蕃追击,最后只有敦煌高僧悟真率领的一队使者抵达了长安,他用颤抖的声音,给唐宣宗带来了一个口信,“丝路通了!”“不,你带来的,不是一个口信,而是为大唐带来了一条大路,一条西通罗马、东连长安的大路;一条福泽天下、福泽子孙的大路!”唐宣宗下令,点亮灯盏,大开宫门,迎接悟真。那一刻,整个剧场静下来,观众仿佛也随着悟真的脚步,一步步踏进宫门,一步步踏上历史大道。

演出的尾声,年轻的学者与唐代诗人王维对话。一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一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一千年,有多长?诗人答道:“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余音袅袅,发人深思。

这是《又见敦煌》的第二次亮相。节目由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著名导演王潮歌主创。演出过程中,王潮歌就在观众之中,一起在“洞窟”中穿行,既是为了观察观众的反应,也是为了观察节目的路线设计是否需要改进和发展。

在《又见敦煌》的演出过程中,拨开黄沙是贯穿全剧的一个意象。

“汉朝,已深埋在沙下;唐朝,已深埋在沙下……将军、画家,已深埋在沙下;商贾、僧侣,已深埋在沙下……曾经的喧闹,变成了一曲羌笛;曾经的繁华,变成了一抔黄沙。”在王潮歌看来,2100年前的这一条通向罗马、通向长安的大道上,有那么多的种族、宗教、人群,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之后,这条路更应该是史诗。拨开黄沙,她希望以史诗的笔法重现这一段历史。“这样的做法是有风险的,稍不留神,就会变成大而空或以偏概全。”王潮歌说,现在观众的眼睛已经被练得相当“刁”了,如何让作品有力度的同时,又能满足视觉和感官的需要,让二者相得益彰,是创作又一难点。《又见敦煌》的另一个创新就是先有剧本,再量身定制剧场,而且打破观赏规律,将传统的观众坐着观赏,变成环境不动,观众要在分割的空间中穿行,不仅不能出离,还要能看懂。“从这三点来说,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错。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创作,希望能够匹配敦煌这座千年古城,不辱没它。我们想用手中的笔,触碰在一个个历史节点上,点触在一个个历史人物面前。”王潮歌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认为,敦煌是中国和世界上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最深、显示感最高、穿透力最强,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的文化盛宴。“敦煌过去开发最多的是前人留下的资源,比如鸣沙山和莫高窟,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靠自己的创造力,为后人留下高水平的文化财富。在这方面,《又见敦煌》作了很好的尝试。”连辑表示,作为一个艺术、技术、资本、管理相结合的项目,《又见敦煌》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我愿意做丝绸之路上的一把黄沙,铺在地上,让大家走。”王潮歌说。

壁画可能褪色,丝路精神永存。俯下身去,捧起一把黄沙,敦煌的故事就会在你的掌心里。拨开尘沙,又见敦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