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总金额达到3988亿美元,完成9686起海外并购,这其中不乏中小企业。然而,与整体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问题。在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日前举办的“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为优化中小企业资源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信息不对称、企业画像难等问题让中国很多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无法在国内外的产业链中充分展现自身的实力。由于征信系统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成了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大门槛。”益博睿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姚诚彰表示,解决中小企业在海外融资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社会资信体系,建立跨境征信行业框架,建立健全信贷征信对话和评估机制,以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开发“一带一路”框架下细分领域的投融资需求,防范信用风险。
“中国企业跨境投资和并购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还有很多失败的案例。究其原因,大部分还是对国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不够了解。”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戴绪龙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三大风险:并购前的战略、体制、法律风险;并购中的投资、市场风险;并购后的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中国可以学习西方对企业境外投资策略,集中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市场主体的力量,形成合力,引导行业带动企业跨境搭建供销产业链和协作群,推动“一带一路”范围内多边诚信体系的形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市场环境。
国务院参事室原主任崔占福表示,国际上相对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企业自有经营、以市场主导社会信用体系的美国模式;二是以政府经营为主的公共征信和私营征信并存的欧洲模式;三是采用会员制的非营利性行业协会为征信主体的日本模式。中国现在应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消化并借鉴国外成功的理念和做法,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服务中国企业的信用体系和征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