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沟通更顺畅 办事更高效
本报记者 薛志伟

厦门

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空间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厦门市统一愿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了全新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推动了城市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厦门“多规合一”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规划,而是一个系统性、协调性改革。

进“一家门”办“多家事”

祝晋军是厦门一家建筑公司的行政总监。他告诉记者,市行政服务中心里以前总是人满为患。现在有了“多规合一”平台,企业不用挨个跑窗口了,比以前轻松不少。最主要的是效率也提高了。

企业办事更轻松、效率更高,这是厦门“多规合一”改革带来的最直接变化。

厦门多规合一审批平台协调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秀荣告诉记者,“多规合一”实施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大幅度调整优化建设审批综合服务大厅窗口,审批流程5个阶段设立了跨部门统一登记收件窗口,申请人在统一收发件窗口报件后,其他事项则由工作人员提交“多规合一”平台及各审批部门,变“办事者”跑为“部门”跑。另外,还设立跨部门阶段审批室,真正实现一窗收件、一室办理,进“一家门”办“多家事”。

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变化,直观地体现了“多规合一”在推动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而实际上,这只是“多规合一”的成效之一。在“多规合一”基础上,厦门市以信息化手段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对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审批流程进行再造,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同时,厦门市“多规合一”平台还接入了全市涉及项目审批管理的174个市、区部门,纳入了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海洋、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多部门8大专题共40项专业规划,实现了全市各部门之间空间信息共享。

项目生成落地更高效透明

“多规合一”平台的建成,不但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更为项目生成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厦门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过去,建设项目生成存在多头管理、多环节、多层次、低效率的问题,一个项目生产阶段就需要经过一大堆部门的审批。现在,厦门市建立了以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的项目生成机制,在建设项目审批前期,落实投资、预选址、用地指标等,促使策划生成的项目可决策、可落地、可实施。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在网络上并行操作,通过平台交互项目信息和部门意见,打破部门藩篱,使项目的生成落地更高效、更透明。项目生成完成后,在平台上形成项目库,成为项目储备、查询及后续审批的依据,实现与审批环节的无缝衔接,为审批提速创造条件。同时,平台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点对点”协调流程,实现各部门间任意对象、任意事项协调,加快部门间的沟通效率。

随着项目生成和审批效率的提高,2015年以来厦门市经济发展也持续加快。据统计,今年1至7月,厦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80.50亿元,增长21.4%,增速已连续12个月保持在20%以上;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

“多规合一”不仅着眼于消除眼前的矛盾,更在于它是长远的战略规划。通过“多规合一”改革,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都进行了统一,涉及306平方公里土地的12.4万个“打架”区域被消除,最终整合并腾出55平方公里用地指标,为下一步200个基础设施项目、180个民生项目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规合一”改革,厦门市摸清了城乡资源、环境、空间条件等,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控制线,划出64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发边界,明确了城市绿道、农田、水系、湿地、山体、林地边界坐标,实现了城乡规划管理的全覆盖。这一规划体系明确了发展底线,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奠定了集约发展的基础,也为“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海沧大桥桥头,有一个风景优美的生态公园——大屏山公园,这里曾计划建设星级酒店。在过去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园所在的地块是建设用地,酒店项目没有问题。但是,该地块却属于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确定的山海通廊的重要节点,为了保护生态,整片山体在“多规合一”改革中被纳入生态控制线范畴。经协商,最终酒店项目被取消,相关规划也相应作了调整,才有了这样一处市民游客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今年5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多规合一”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在制度设计上为下一轮“多规合一”改革和完善预留了制度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