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合作平台 共享发展精彩
——写在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9月11日至14日,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广西南宁市举行。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发展迅速,硕果累累。自2004年起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已形成了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为一体的合作新模式,在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经贸合作的同时,日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增强政治互信、促进民心相通的全方位交流平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东盟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精彩诠释出“10+1>11”的魅力。

“从2004年首届东博会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了45万名客商参展参会,展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商品、项目、产业园区、城市、科技、旅游等多方面的商机,推动了双方企业、行业和商协会的有效对接,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促进政治、贸易、投资、文化等各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说。

推动中国—东盟之间贸易畅通和双向投资是历届东博会的重头戏。从商品到服务,从资金到项目,通过东博会,各国客商既获取到有价值的商机,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数据显示,仅第12届东博会,就有6.5万名客商、85家采购商团参展参会,成功签约了62个国际和107个国内经济合作项目。其中,在中马“两国双园”商机推介会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两个园区与来自全球的投资商签下了60亿元的投资项目,生动诠释了“互利、合作、共赢”的东博会理念。

12年来,在东博会的辐射效应下,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筑材料、轻工业品等优质产品日益受到东盟采购商的青睐,而东盟国家的咖啡、水果、珠宝玉器、橡胶等特色商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

如今,承载着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使命的东博会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一样,连接着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数据显示,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时,双方贸易额只有79.6亿美元;2004年,首届东博会举办后,双方贸易额实现1000亿美元。此后,随着东博会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不断突破,并于2015年达到4720亿美元。

不仅在贸易领域,借助东博会平台,中国和东盟双方在产能合作、港口与物流、电力、金融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也遍地开花。在东博会多领域合作平台的聚焦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联委会、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政策中心、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等合作机制也得以落实,既巩固了原有的高层对话,也更好地服务双方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

作为唯一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办的国际盛会,东博会也是双方民众相互了解的最佳平台。不管是万众瞩目的南宁民歌艺术节,还是精彩纷呈的汽车拉力赛,抑或是文化旅游论坛等交流活动,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双方民众得以相互了解彼此的风情文化,从而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尤其是会议期间推出的“魅力之城”专题,涉及文化、旅游、教育等诸多领域,将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往由国家层面深入到城市之间,让东博会成为促进双方社会人文交融的“金桥梁”。交流增加理解,互信促进合作。借力东博会,目前东盟10国已成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对象。2015年,双方人员往来超过23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19万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