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见到薛献军时,她刚为初一年级学生上完第一节英语课。过去几年,这位身材娇小的女教师主动报名参加了四次援疆支教。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有她最牵挂的学生们。她将母爱无私奉献给南疆的孩子,是孩子眼中的“北京妈妈”。如今,她最舍不得的还是那方讲台。
“来了就要做点事”
薛献军是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2008年9月,她主动请缨作为第6批第1期援疆教师来到新疆和田,被分配到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中学教英语。她暗暗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做点事情,把教学先进理念留下来。夜深了,南疆和田的万千星光里,总有一束来自薛献军的宿舍。
在墨玉二中,为鼓励孩子们学英语,她组织学生英语竞赛,唱英文歌,表演对话……把从北京买的福娃和“鸟巢”、水立方模型作为奖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她还教双语班的维吾尔族学生写汉字,为让孩子们看清自己的方块字,她每天都要抽时间练习正楷。
为期一年的援疆结束后,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朴实美丽的脸庞时常萦绕在她的脑海。2013年夏天,当集结号再次吹响,她再次申请赴疆,在和田五中一待就是3年。
为尽快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入门级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薛献军经常把用手机给学生们拍的照片做成PPT教学软件,并加入平时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照片和孩子们喜欢的动画,鼓励每个孩子张嘴去说。她还把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编成小组,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
她还牵头组织和带领初一年级的9位英语教师一头扎进课题《如何发挥初一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作用》研究之中。大家查资料、找理论,齐心协力,形成了研究风气。为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效率,她编写了《初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方法》,自掏腰包给每个学生印了一本。她悉心指导阿斯古丽、苏正正、王召利、吴玉婷4位青年教师,使他们从刚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师。
回京在即,学生们把一面牛皮鼓送到她手中,把照片贴成纪念册,写上各种留言——“老师千万别忘记我!”“我喜欢您!”“我爱您!”
薛献军连续四次援疆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她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一棵红柳,成为一道昂扬美丽的风景。她相信,多少年后,如今的学生不一定仍然记着老师的名字,但他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那批北京援疆教师。
传递爱的“北京妈妈”
薛献军坚信:爱就像阳光、水或空气,可以跨越任何疆界。她工作中最大的行为准则就是——爱,母亲般的爱。在和田,她资助了8名学生。大家亲切地叫她“薛妈妈”。
墨玉二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上课时,薛献军发现,祖丽皮耶每天中午只能就着凉水啃干馕,时常胃疼。薛献军告诉她:“从明天开始,你的中午饭我负责。”汉族女孩杨文文家境不好,薛献军送来水果和学习用品,成了她家租住的窄小平房中的常客。在和田五中,每天早晨,当薛献军路过艾热帕提江和刘飞所在的教室时,两个孩子心领神会地接过她带来的鸡蛋和牛奶。
爱会开花结果。大家也把薛献军当成亲人。当祖丽皮耶得知薛献军又到和田支教时,兴奋地告诉恩师,她已经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杨文文考上了四川教育学院,立志要做薛老师那样的人;春节前,肉孜婉古丽从墨玉到和田,报告老师,她已大学毕业在墨玉实习,如果没有薛老师的资助和与父母的沟通,就没有她的今天。
一天,薛献军参加一个以“身边的故事”为题的主题班会。让她没想到的是,主题班会的主人公竟是她自己。维吾尔族的孩子们个个泪光闪闪,满怀深情地发言,所有的内容都是对她的赞扬和褒奖,不知不觉间,她泪眼模糊。
援疆支教是寂寞艰辛的,薛献军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冒着风沙,骑着自行车,疾驰在和田的大街上。口罩盖不住的脸上全是沙子。于是我轻轻地按摩按摩,这不是很好的去死皮的方法吗?于是,我不讨厌和田的沙子了,我爱和田的沙子。”
今年7月1日,52岁的薛献军告别和田的风沙,回到北京。几年的西部生活,在她的身体上留下了痕迹。熟悉的人看到她,会心痛她黑了瘦了。经历了风沙的肆虐,即便她天天戴着口罩,也难免咳嗽。回京后,咳个不停的她被诊断为肺气管扩张,用药至今。
又是一个9月,身在北京的她,思绪时常闪回大漠之南。此时,千里之外的南疆应该辽远深旷,到处弥漫金秋的香甜吧。“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去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