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好组合拳 再造新优势
陈 耀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到2030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东北地区再创新优势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创新驱动促转型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应该看到,目前东北地区无论是科技投入,还是新产品的产出,在全国都处于较低水平。要走出经济困局,东北地区必须把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科技创新再造东北新优势,力争未来使东北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核心区。

首先,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实施创新驱动。东北制造业的主要行业应该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前沿,与“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产品创新工程,使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以产业模式转变为核心,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延长制造产业链,加快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拓展新兴市场,加强建设知名品牌和一流企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及整体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的新格局。其次,还要重视科技与人才的运用与培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参与到东北振兴中来。

深化改革激活力

东北地区体制机制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旧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还较弱,国有企业比重大、类别多、历史包袱重,而民营经济很难成长起来。在新的形势下,东北地区要变困局为压力、为动力,真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整个经济机体的活力;要通过改革驱动再造制度新优势,努力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市场活力强、政府效率高、发展环境优的高端要素集聚区。

东北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国企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针对国有企业数量多、类别多的情况,东北各省区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体实施意见。按照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类别推进改革,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扎实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一批国有企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着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创新的市场体系。切实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振兴。

开放合作拓空间

东北经济困局除了结构和体制原因外,对外开放程度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无论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都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一带一路”是党和国家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两个大局提出来的对外开放大战略。东北地区要抓好这一历史性机遇,发挥地处东北亚前沿的区位优势,通过开放合作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力争成为中国与东北亚合作的先导区、“一带一路”东北亚重要支撑区。为此,就要科学布局通道网络,构筑东向出海、南联内陆的大通道;发挥本地产业比较优势,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中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国际合作园区为抓手,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作者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