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上海浦东临港举办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上,全国首批14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揭晓,涵盖产业合作、标准化合作、示范园区和人才培养合作四个领域。其中,中德合作智能制造临港综合示范区聚焦中德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层次合作,助力临港地区打造成为辐射带动长三角、服务全国制造业能级提升并在全球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中德合作智能制造临港综合示范区是由临港集团为主要承担单位,联合上海高校、企业、科创中心等单位,与德国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层次、多方位合作,沟通打造的集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产业标准、工程示范和培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德合作示范园区,项目自今年1月持续至2018年12月。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恺宁说,“德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制造的水平也高,这都是国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追赶的。我们建立示范园区,就是希望通过引入德国的技术和样板工厂,带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临港地区作为上海面向未来的战略空间,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生态资源、突出的产业特色、灵活的政策机制,有能力代表上海率先建成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和应用示范基地。为了支撑中德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建设,临港以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和强化城市品质内涵“双轮驱动”为核心,围绕智能制造功能平台、示范应用、园区建设、跨界合作、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强谋划布局,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
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杰表示,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国际化资源,重点推进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同济大学工业4.0实验室、上海脑智工程智能云等一批关键的功能性平台落地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链智能协作,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据悉,中德合作智能制造临港综合示范区将通过建立国际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制造国际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融入智能制造跨界合作体系。临港将组建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搭建智能制造标准化与检测验证平台,建设各类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同时,推动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试点,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临港产业区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该示范区建成后,将在临港地区汇聚以中德合作机构为主要代表的全球创新资源,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和服务性企业,建成一系列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工业4.0特征的智慧工厂示范工程。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上海正在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以示范区项目为引领,推动中德双方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更加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促进先进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渗透应用,加快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向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方向转变,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开创工作新格局,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先进“智造”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