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显现,加上公共交通发展的相对滞后,给群众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乘车难”“出行难”已成为大部分城市的通病时,如何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和乘车体验?成为每一位城市居民出行的诉求,也是城市公共交通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日,记者跟随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我的公交我的城”东南线采访团赴南京、宁波,就交通运输行业创建公交都市、推进公交优先、提升公交服务、建设智慧公交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
便捷公交:构建多元出行网络
从高铁南京南站一下车,记者就被这座号称“亚洲最大综合交通枢纽”的壮观震撼了。占地近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8万平方米,总高为59.96米(二层站台在12.4米高空,三层候车大厅在22.4米高空)的南京南站就像一个站立的庞然大物,把铁路、地铁、公路客运、公交、出租车5大交通体系“拥揽入怀”,通过200多部电梯让他们彼此连接,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不一样的出行体验。
“从位于马群的家出发,乘坐地铁2号线到大行宫站换乘地铁3号线到南京南站,再换乘机场线,不慌不忙1个半小时足够了,这要在以前从马群坐公交去机场,没个半天时间根本不敢坐。”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去机场都是坐出租车,因为公交实在不方便,自从南京南站机场线建好后,出行更愿意坐地铁,一来时间自己能掌握,二来地铁换乘,特别是南京南站的换乘特别方便,设计很合理,基本不走冤枉路。
据江苏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处处长罗睿介绍,“为了尽量减少旅客的换乘距离,南京南站在设计时就创造性地将长途汽车、公交车车场塞到高铁站的桥肚子里,通过上下垂直通道,实现铁路、公交、地铁、长途客车和机场大巴的‘零距离’换乘”。南站高铁间的换乘,旅客也无需出站,下车后只要沿着地标找到从站台换乘的垂直电梯,2分钟就可以从站台直接进入候车室候车。
在南京记者看到,给公众出行带来便利的远不止南京南站的“零距离”换乘。像南站这样的高铁、城际列车、长途汽车、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无缝换乘”的交通站点配套综合枢纽,南京共建有5个,分别分布在城市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此外,贯通长江两岸的江底隧道、跨江地铁、水上轮渡、舒适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还有衔接出行“首末一公里”的公共自行车,由近及远,形成一张完善的绿色出行网。
南京公交的发展变化是南京居民有目共睹的。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介绍,目前全市地铁运营线路共6条,总长度225公里,拥有公交车8880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桩从无到有,纯电动和燃气公交车辆比率提高至62.6%,还在长江上开辟了4条航线15艘轮渡,为市民出行以及往返长江两岸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据统计,目前南京市公共交通日均运送乘客550万人次,较2012年日均增加130万人次,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9%。
最新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南京在全国主要城市交通拥堵排名比2015年再降4位。去年12月,南京在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了全球城市交通领袖奖。
互联网+公交:开启智慧出行模式
一张卡,从城东的北仑到市中心的天一商圈,只需40分钟;一张卡,玩转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还能享受公交换乘1小时免费。如果说,这样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改善了浙江宁波市民王忠良的出行体验,那么,宁波公交总公司信息中心管理平台的验收成功,则让王忠良的出行变得更加“智慧”。
站在宁波公交总公司信息中心管理平台的大厅里,一个个实时挪动的小蓝点在占据整面墙的可视化系统大屏上显得格外壮观,整个城市的路网情况清晰地呈现在记者面前。
“每一个小蓝点分别代表着正在行驶的公交车,调度员不仅可以对全市任意公交车进行点击查看运行情况,也能精准地掌握实际路况,实时与客运公司沟通,让现有车辆的满载率达到合理状态。”宁波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运营管理部副主任许斌介绍说,目前宁波市4725辆公交车都装有GPS,通过GPS信息传送,可视化平台可以实时显示路面拥堵情况、车辆运行情况、现场站点画面等信息。与此同时,这些信息又被分享到“宁波通”手机APP上,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市区全部公交线路的到站信息。
据了解,“宁波通”手机APP目前已经实现了公共交通、停车诱导、拥堵指数、定制公交客流调查、公共自行车余量查询、汽车购票、违章查询等30多项服务功能,注册用户数超过70万,日均活跃人数达10万以上。
对于公众来说,智慧公交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站点的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等公交的最差体验就是不知道所等的车什么时候才能到站,尤其是在艳阳高照的夏天,因为时间心里没底所以很多时候就会放弃公交。”经常乘坐529路公交车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她出行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交,因为现在的公交站牌除了具备传统站牌的指示功能,还能实时动态显示公交车的位置、进站情况、天气情况、公共WiFi等信息,不仅可以清楚地知道所乘车辆的到站时间,还可以轻松快速地了解周边交通的近况,适时调整出行计划。
“智慧公交是未来城市公交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城乡客运管理处处长孟秋表示,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都把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公交作为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由量到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今年7月印发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中明确,将城市公共交通来车信息预报纳入发展指标,提出要建设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公交系统。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要全面建成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管理、安全监控、应急处置三大智能系统,从而丰富公众出行所需的信息服务。
惠民公交: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南京、宁波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为群众提供了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特别是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公交优惠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早些年前,宁波可没有公共自行车,更别说地铁了。现在出门,公交、轨道、出租车、公共自行车,随你挑。”上班族杨先生谈起宁波的公交发展,感慨地说,现在的公交便捷、舒适不说,还特别实惠,“目前实施的公交优惠政策与以前相比,差不多能节省一半的出行费用。”
据了解,早在2013年7月,宁波就开始实施“地面公交1小时换乘优惠”,并针对不同人群发放各类优惠卡。其中,面向所有人的普惠卡,乘公交可享受六折、地铁九五折优惠;面向全日制大、中、小学的学生卡,可享受乘坐公交三折、地铁五折优惠;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办理高龄老人免费乘车卡,残疾人公共交通出行更是实现了免费全覆盖。
公交优惠政策的出台,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而南京有个“南京特色”的组织——南京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据了解,南京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是由热心、热爱、关注公交事业的50位志愿者组成,成立5年来,累计提交提议涵盖公交服务、行车安全、运力保障等25项内容超过1万件,已成为管理部门规划线路、设置站点、提升服务的决策依据。
南京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副主任鲍昭恺回忆说,去年初,15名委员分别对全市的15条公交线路始发站点进行试乘,发现在下午4点半到6点半这段时间,只有一条线路的一辆公交车回到始发站点,这说明高峰时段的路面拥堵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在类似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庙等闹市区建立公交专用道,因为只有保证公交正常运行,才能吸引市民选乘公交出行。”鲍昭恺说。
根据南京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的建议,南京交通部门经过调研,突破性地在城市核心区域设立公交专用道,实现公交路权优先。截至目前,南京市共建成67条、车道里程近30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
前不久,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封闭施工,30条过江线路只保留了15条过江公交,而且公交转从扬子江隧道和长江隧道通行,通行里程和时间都有所增加,出行成本也上升了,不少市民对新的公交线路调整产生抵触心理。经过调研,南京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了“过江公交线路试点90分钟内换乘免费”的方案,目前这一方案正在审核,相信不久就会有回复。
“乘客委员会就是要做乘客、政府、公交公司三者之间的润滑剂、桥梁和缓冲剂。”鲍昭恺说,公交代表民生,只有它茁壮成长了,市民的出行以及经济社会才会走向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