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永祥:
把耳朵练成“听诊器”

张永祥练“绝活儿”的方法比较独特,一有空闲就走到震耳欲聋的柴油发电机前闭目倾听,去捕捉游丝一般的杂音。“老师的耳朵就是一个听诊器,他能在167分贝嘈杂的环境里听出发电机细微的反常,直接判断出故障点。”张永祥的“高徒”朱汉鹏这样评价恩师。

张永祥是济南铁路局济南车辆段济南乘务车间乘务三队队长,主要负责30KW柴油发电机组的库检、发电车乘务以及较大故障的临修工作。在别人眼中,火车的发电机房是一个时时散发着热浪的“烤箱”,可在52岁的张永祥看来,柴油发电机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控制电路板是发电机的大脑,高压油泵是心脏,进回油管是血管,空气滤清器则是肺。

发电车是一个移动的发电站,它为全列车的每个车厢提供电源,保证列车上灯具、电茶炉、电气化厨房和空调的正常运转。一旦发电车出现故障导致停电,空调机组不能正常运转,车厢就会立刻变得如闷罐一般,所以,发电车的检修必须细致入微。

8月15日中午,36℃的高温让济南酷热难耐。在济南车辆段客整场,张永祥正和工友在如蒸笼般的发电车内忙碌着。在入库检修时,柴油发电机必须全部启动,发电车产生的热量使室温保持在70℃以上,柴油机散发的热浪混杂着浓烈的柴油味让人难以忍受。张永祥在里面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不到20分钟,他的衣服已全部湿透,汗水从衣襟、袖口处流下。“我们一天至少要换四五身衣服,衣服上的汗水能拧满半瓶矿泉水瓶。”提了提紧贴在上身的工装,张永祥把一瓶水一口气倒进了嗓子里。

把耳朵练成“听诊器”,并不是因为张永祥听力超群,而是因为他对柴油机构造烂熟于心,积累了发电车维修经验。

今年5月15日21时,工友们对济南至金华西的一趟列车的发电车检修完毕、确认一切正常后,张永祥依照惯例上车巡视。他屏息静听,听出了不同寻常的声响,但再次启机检查,竟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没有发现问题才是最可怕的问题,今晚必须甩车,待明天进行分解检查后,再决定是否正常使用。”在张永祥的坚持下,段调度下令换挂备用车。

随后的检查结果让人吃惊——柴油机凸轮轴剥离。要不是发现及时,要么影响列车供电和正常运行,要么造成柴油机报废,而一个柴油机凸轮轴就价值10几万元。

发电车送回厂家返修时,厂家技术人员对张永祥的“绝活儿”竖起大拇指。因为如此细微的故障,在170多分贝的嘈杂环境中,仅凭两只耳朵就能作出判断,实属不易。

5月22日20时,在验收济南开往南通的K771次列车时,张永祥听见该列车的发电车柴油机1号机有异响,随即通知技术员联系上海厂家。厂家人员到场时判断为柴油机故障,而张永祥“诊断”为发电机故障,最终,发电车入场返修。技术人员将发电机分解后心服口服,确实是发电机联轴器和发电机转子轴径向间隙过大。一台发电机价值10万元,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它将会把旁边的柴油机打坏,损失很大。

不仅如此,张永祥还能“远程诊断”。7月25日,由张家界始发开往济南的K8322次列车的发电机出现故障无法启机,乘务员打电话向张永祥求援。按照张永祥的指点,乘务员一步步排查故障点,最终发现了柴油机PT泵的执行器出现了故障,经修复后列车顺利运行。

今年以来,张永祥共修复发电车故障7起,有效保证了铁路客车的正常运输。

“每年的暑运都像是一场大考。用自己的一身汗水换来乘客的清凉,值!”满脸汗水的张永祥憨厚地一笑,转身又钻进了蒸笼般的“烤箱”中。 (文/劲 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