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名校骨干教师,却放弃按部就班的城市生活,不辞辛苦,远赴千里之外的偏远农场支教;她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子弟,始终将父辈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铭记于心,并传承发扬。
一片丹心育桃李,几许深情系南疆。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教师刘小丽,2013年3月至今,已先后两次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的库尔勒市远赴西南缘的十四师皮山农场支教。
在她的心中,永远珍藏着那片热土,珍藏着那一段难忘的支教生活。
真情融化思乡愁
路途遥遥,沙海漫漫。火车绕行沙海,行驶16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春季的南疆,风沙正紧。火车进入和田地区时,风沙愈发强烈,无孔不入的细沙,散落在车窗缝隙、座位上、行李上。下车时,刘小丽的头发和耳朵里都钻进了沙子。
即使在南疆,皮山农场所在的和田地区也是相当艰苦的地方。初次登上开往皮山的火车,刘小丽真切体会到那里自然条件的恶劣,也感到支教任务的繁重。她在心中鼓励自己:条件越艰苦,越能体现支教教师的价值,一定要当好教育使者。
滚滚车轮,铺开了忙碌而充实的支教时光。2013年3月,刘小丽初到皮山农场,家访成为她的首道功课。南疆民风淳朴,每次家访,她都被浓郁的真情包围着。香喷喷的抓饭、红红的大枣、自家酿的酸奶……家长们端出一盘盘美食招待贵客,问寒问暖,用真情融化了刘小丽的乡愁,让她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环境。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刘小丽感慨地说,“维吾尔族兄弟姐妹热情好客,孩子们天真乐观,有不少值得我留恋的地方。我要用我全部的知识和经验,尽力帮助他们”。
皮山农场的中小学,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与刘小丽所在的华山中学存有较大差距。1989年,刘小丽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华山中学任语文老师。她认为,做好支教工作,除了爱岗敬业,更要付出爱,用心温暖每一名学生。
刘小丽放弃了周末休息,深入贫困户、残疾户家中,为他们送去学具、服装、米面、清油,通过走访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迈出了第一步,刘小丽又把全部身心用在教学上,帮助皮山农场学校老师提高业务水平,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架设一道“彩虹桥”
刘小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皮山农场师生中举办了《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改变,从习惯开始》等讲座,受到广泛好评。在教学中,她鼓励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学习中体会快乐和成长。
她热爱学生。10岁女孩努尔曼古丽家境贫困,刘小丽特别关心她的成长。老师的关爱让孩子更加自信,感到自己又多了一位汉族妈妈,长大了也要当老师。每次遇到刘小丽,努尔曼古丽都微笑着飞快跑去,拉着老师的手,跟她讲心里话。
她关心同事。皮山农场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布再乃普说,“刘老师离开家人前来支教,令人敬佩。她在业务上对我帮助很大,在生活中我们也像姐妹一样”。布再乃普准备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刘小丽手把手地教她做课件,一起研究如何在教学环节落实新课程理念。
在以刘小丽为代表的华山中学援助团队的帮助下,皮山农场的教育事业正在发生变化,开办了区内初中班,为边远农牧区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在今年5月底结束的区内初中班选拔考试中,皮山农场总分超过去年录取分数线180分的考生,由去年的13人猛增到45人,维吾尔族家长十分欣喜,互相奔走相告。
忙碌的生活过得很快。当结束一年的支教工作时,刘小丽感言:“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南疆地区还很落后,要改变现状,教育尤其重要。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作为众多维吾尔族师生的朋友,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虽然离开了,我还会以其他方式为大家提供服务和帮助。”
布再乃普老师依依不舍,给刘小丽送来了精心准备的艾德斯绸和花帽,刘小丽则回赠她少数民族风格的餐具。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南疆的风沙之源,但也有动人的风景,比如大漠长虹。刘小丽的工作和付出,就是为孩子们架设这样一道“彩虹桥”,让他们的心灵穿越重重风沙,穿越沙漠阻隔;也让他们在未来能够用知识和双手,建设好脚下这片贫瘠但充满希望的大地。
难舍那一方热土
结束支教回到华山中学,刘小丽多了一份牵挂。一年后,又一次援助皮山农场的机会摆在她面前。2014年末,兵团二师华山中学党委和兵团十四师皮山农场党委签订了为期6年的教育帮扶协议,华山中学将派出精兵强将援助皮山农场。
去还是不去?刘小丽很矛盾:如果再去,则意味着又要远离年迈的母亲和亲人;如果不去,那份承诺就无法更好地落实。
怎么办?那段时间,皮山农场师生和群众纯朴善良的面容不时浮现在刘小丽眼前,阿布但、艾力木江、努尔曼古丽……孩子们可爱的面孔、天真渴望的眼神让她难以入眠。“那里更需要我!”刘小丽难舍那片热土,又登上了开往皮山的火车。
再一次在春天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刘小丽感受到更加浓烈的亲情。皮山农场对这位善良、朴实、业务精湛的教师委以重任,任命她为农场教育中心主任,其他4名支教同事分别就任4所中小学校的副校长。
农场的许多孩子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没坐过火车。为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加强各族学生间的交流,今年“六一”前夕,在华山中学的支持下,刘小丽等老师组织皮山农场26名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来到库尔勒,走进华山中学,欢度儿童节。
四年级学生扎依尔江的母亲身患疾病,家庭贫困。他在结对小伙伴董泫池的家里,受到了亲人般的照顾。“我在库尔勒认识了好朋友,度过了难忘的儿童节,我也希望董泫池和他的爸爸、妈妈到皮山农场做客。”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扎依尔江更加开朗了,也更爱笑了。
“我们邀请的都是家庭相对贫困的孩子。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大家的心贴得更近。”刘小丽告诉记者,这是她支教以来第二次组织类似的活动,学生、家长报名特别踊跃。
穿越沙海再追梦
皮山农场的各族群众将刘小丽视为亲人,而她对家人却心存愧疚。刘小丽是家中的独生女,父亲已去世。2013年暑假,母亲查出患乳腺癌,为了不耽误支教工作,刘小丽联系医院提前安排了手术,手术后日夜守护在母亲身旁,几天后就随同事赶回了皮山农场。
愧疚之时,家里又传来外婆病逝的噩耗。刘小丽从小由外婆带大,祖孙俩感情很深。可是,3天后就要上公开课,其他团场的教师要来观摩,如果此时离开,全部计划都要调整。“家里的事再大也是个人的事,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最后,刘小丽含泪与家人商量延迟5天为外婆送葬,决定等上完公开课再回库尔勒。
那几天,她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宿舍先哭上一会儿,然后继续备课。公开课效果非常好,赢得了各团场教师热烈的掌声。课后,她直奔火车站往家赶,送别外婆,泪如雨落。刘小丽没有在家久留,怀着悲痛的心情很快返回工作岗位。
近3年来,刘小丽和同事为皮山农场学校的贫困生捐款捐物、购买学习用品、图书、体育用品、美术工具等共计5万多元,募集到7000余册图书、鞋子、衣物等,大大改善了皮山农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华山中学校长邱成国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刘小丽对教过的维吾尔族孩子非常了解,能够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如果不是付出真情,她很难做到这一点。她是华山中学出色的教育使者,是华山中学支教团队的优秀代表。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看到家长们喜悦和感激的眼神,我感到很满足。”如今,结束了在皮山农场的工作,刘小丽又面临新的任务。8月中旬,47岁的她收拾行囊,再一次出发,穿越沙海,到皮山县第一小学任校长。
“在付出辛苦的同时,我也收获着感动,得到了锻炼。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了这一段丰富多彩而又紧张忙碌的支教经历,我无怨无悔。”她说。
8月的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盛开,为浩瀚大漠增添了一抹亮色。这种植物耐暑抗旱、花开四季,即使把它从土地里挖出来一周,再移栽到另一块土壤中,也能继续生长。
刘小丽正如这阳光下坚韧顽强、灿烂如火的沙漠玫瑰,在沙海边缘,在南疆大地热烈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