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新高铁线路工区工长马万里:
守护祁连山高隧安全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强 科

人物小传

马万里,28岁,兰州铁路局武威工务段山丹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工长,负责兰新高铁军马场至浩门上下行约140公里线路(其中隧道7座)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他带领10多名职工,坚守在高寒缺氧的祁连山腹地,用责任和忠诚护卫着兰新高铁的安全畅通。

入夜了,地处祁连山腹地、海拔3608米的兰新高铁大梁隧道内灯火通明,马万里带着他的14名伙伴,利用夜间不行车的维修“天窗”时间,对高铁线路进行精调精整。安博格绝对测量小车、零级相对测量小车、螺栓松紧小车齐刷刷上道,机器的轰鸣声响彻隧道。测量、松螺栓、起道、抽垫板,流水线作业,在夜幕笼罩的隧道内有序进行,一气呵成。

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群地处祁连山脉冷龙岭、岗什卡雪峰脚下,这里平均海拔36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四五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80%。有时一天就要经历四季,时而阳光直射,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雨雪交加,时而大风呼啸。“我们这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当地牧民跟记者开玩笑地说。

马万里所在的兰州铁路局武威工务段山丹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承担着兰新高铁上下行共140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任务,其中包括祁连山隧道群大梁、祁连山、小平羌、大平羌、金瑶玲、双墩子、元山7座隧道内线路的维修养护。海拔3608米的大梁隧道,是世界高铁隧道中海拔最高的,也是兰新高铁全线咽喉隧道,隧道群地质条件复杂,整修难度大、任务重、标准高。

“为了火车跑得快、跑得稳,我们已经习惯了与风雪、缺氧为伴,钢轨、枕木就是我们无言的朋友,我们不怕辛苦,高铁的安全运行比什么都重要。”每年冬季,特别是三九天,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期,隧道外气温能到零下30多摄氏度。马万里说,他们在隧道内测量时,检测小车的电脑经常被冻死机,他们要把电脑和电池放在自己怀里捂热才能继续测量,光这样“捂电脑”的活,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每天要进行多少次。怀里捂个“冰疙瘩”,许多职工手上起了冻疮,一冷一热患上了感冒,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甚至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

兰州铁路局武威工务段张掖西线路车间党总支书记李开林告诉记者,马万里和工友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只有十几摄氏度,他们不得不常年穿着棉衣、棉裤,戴着皮帽,冻伤手脚是常有的事儿。做饭必须用高压锅,要不然面条煮烂了也还是生的。关节炎、指甲下陷、脱发、皮肤粗糙,几乎是工区所有人的“特征”。

祁连山隧道群地质条件复杂,线路需要每天精调,马万里他们也就成了一群“夜猫子”,经常利用夜间线路封锁的“天窗”期干活。“2015年,马万里连续干了40个‘天窗’。他还不到30岁,头发已掉了不少,但线路病害一个也没有放过。”副工长龚贤斌说。

“坚守是一种品格,一种人生。往往是在越艰难的时候,人往往越难坚守,在我们放弃的那一瞬间,也许离成功就只差一步之遥。一旦选择了坚守,就千万不要轻易放弃。”马万里在日记中这样勉励自己。

马万里和他的工友们已经在这里坚守了近600天,他和工友们与冰山雪岭相望,与寒冷缺氧相伴,与艰苦寂寞相连,用顽强的意志和辛勤的汗水,确保了隧道的安全和兰新高铁的畅通无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