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四川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9个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试点一周年之际,《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成都,进社区,访市场,下农村,看企业,与主管部门座谈,与从业人员沟通,与居民、农民交流,采访调研改革进展。记者发现,一年里,成都市围绕“城乡流通一体化”这条主线,推进内贸流通创新发展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城乡社区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体系和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积极创建城乡一体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创新城乡一体的流通管理体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农产品流通更畅通
8月4日清晨,成都市郫县战旗村。5辆满载茄子、青椒、黄瓜等新鲜蔬菜的大卡车从这里出发驶向成都市区。
“再过一两个小时,这些沾着露水的蔬菜将摆上成都市区的几大超市。”成都盛沐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治清告诉记者,公司在郫县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分拣中心、批销中心,直接与成都、广州等地的大型超市对接。“我们的年销售规模在1万吨左右,辐射郫县、都江堰和彭州3个蔬菜主产县市,像战旗村这点蔬菜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邱治清的话让战旗村村主任杨勇喜形于色。“蔬菜是战旗村的主要农作物,‘卖难’是过去我们最头疼的问题。但现在不用愁了,而且他们收购的蔬菜价格比一般的菜贩子要高出不少,比如水果黄瓜,这几天贩子收0.7元左右一斤,而盛沐源是1元1斤。”
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成都市县两级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在相关方面支持下,盛沐源公司与战旗村专合组织合作,建立起“农超对接平台2.0版”,以渠道和销售定制蔬菜生产数量,按照“超市或批发+农户+合作社”模式,使全村以及周边农户的蔬菜能够直接进入伊腾洋华堂、易初莲花等大超市,减少了中间环节,既确保了农户、公司双方的利益,也为市民提供了价廉物美的优质蔬菜。
成都市商委副主任文锋分析说,战旗村蔬菜进城问题之所以能够及时解决,基于近年来成都市在实施统筹城乡改革试点过程中,为战旗村等农村社区按“1+23”的标准配置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其他23项便民服务设施。完备的基础设施,使战旗村在这次流通体制改革中先行一步,也让村民们更早地享受到更多便利的商业服务。
在战旗村综合服务中心,记者发现,村民除教育、卫生等多项社会服务可以“足不出村”外,水电气缴费、医疗保险、邮件收发等服务也可以在村里办理;而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同样十分齐全,餐饮娱乐、商超、农资、网购、取钱等商业服务应有尽有。在面积约300平方米的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城里超市有的,这里都有。”超市营业员说。
“在这次改革实施初期,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城乡市场发育不均衡是当前制约内贸流通发展的几大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农村流通设施薄弱、公益性流通设施跟不上民生保障需求等。”文锋分析说。
如何补齐“短板”?是否要在短时间里由政府出资新建一批相关建筑设施?答案是否定的。“政府不能重新回到大包大揽时代,更不能逼着企业去投资布点。”
按照“公益性政府承担、经营性推向市场”的原则,成都市紧扣“兜底”和“整合”两条主线,着力做长农村流通市场这块“短板”。他们充分利用统筹城乡的政策与既有的设施,把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体系,推动流通服务向农村覆盖、流通设施向农村延伸;从政策上引导盛沐源等相关企业投资,引导商超等商业网点叠加取款、收寄包裹等其他服务,以获得更多利润。“只有持续盈利,才能持续发展。”文锋说。
在城市,成都市探索形成了公益性菜市场“公建配套、投建管分离、三化运营”的投建运机制。公益性菜市场主要由各区(市)县政府投资建设,其产权和经营权在建成后无偿移交至成都商物投集团,具体运营则由成都商物投集团旗下的国有独资管理公司——成都益民生鲜菜市场经营管理连锁有限公司(简称“益民公司”)统一负责。益民公司改变了以往私人单位承包农贸市场的惯例,采取自营、联营、加盟等多种方式连锁经营,通过自主制定招商管理办法,在菜市场内形成“益民+公司+个体”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并制定相应的蔬菜限价规范,形成菜价平抑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性菜市场应急保供、平抑菜价的作用,实现了国有菜市场资产保值增值的成功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5个益民菜市场和85个惠民菜店,年交易额约4亿元,控制大宗蔬菜价格低于周边传统菜市场10%以上,为近百万市民提供生鲜菜篮子服务。
生产生活“三化运作”
如果说郫县战旗村的流通模式更偏向于传统,那么,邻近的蒲江县水口村的流通模式则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其实,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水口村这家店面与农村普通商店没多大区别:位于村口路边,三间平房,无论是外面的店招还是里面的陈设一点都不显眼。然而,这家最普通的农村便民超市在流通体制的改革中早已脱胎换骨——从先前“小打小闹”,卖点油盐酱醋、副食糕点,到现在“大进大出”,大量购进农用物资,大量销售土特产品。
赵兴丽,既是这家超市的主人,也是大学生村官,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水口村有两大特产,一是丑柑,有6800多亩,年产量超千万公斤,二是猕猴桃,4200多亩,年产量600多万公斤。”赵兴丽介绍说,“人均有4亩多果园,按说不应该穷,但水口村几年前还是个贫困村。为什么?就因为东西卖不出去,而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因为流通搞活了!”
在县商务局支持下,前几年赵兴丽就带领村民探索发展电商,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村里一下子涌现出数十家电商。他们为村里的水果注册了“水口红”商标,线上宣传与线下推广齐头并进,很快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丑柑26万公斤,猕猴桃38万公斤,2015年分别增加到80万公斤和150万公斤,今年,两样水果订单纷至沓来。基于村里的水果早已不能满足订单需求,电商们不仅卖起了周边的水果,还帮外地农民卖芒果、石榴、柠檬等。“全国一年四季产水果,我们也一年四季卖水果。”赵兴丽得意地说。
如今,村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00元,有100多户到县城购买了住房,拥有300多辆小车,什么冰箱、空调早已普及。
在蒲江县两河村,一家挂有“鲜农分享”店招超市里,电商服务机构负责人韩锐介绍说,他们是一家物联网科技服务公司,与京东、易田等多家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蒲江,他们有一个由10多辆车组成的车队,既完成线上订单的送货进村,也负责农副产品收集进城,深受农民欢迎。
蒲江县商务局局长傅艳霖告诉记者,像水口村、两河村这样的超市在当地农村正在逐步普及,它们既是超市,又是电商服务站、农资店,还附加了其他多项功能。“在四川,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老人购物很不方便。现在不同了,年轻人在外地就可以给老人购物,在网上选购好物品,快递送到电商服务站,服务站再帮助送到老人家中。即使年轻人不回家,一些大件、比较重的东西也可以送上门。‘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之后,跟农产品进城一样,工业品下乡进村也方便多了。”傅艳霖说。
在改革探索中,成都正逐步建立起农村生产生活“三化运作”的综合服务体系。一是农村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与国内知名电商及本土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支持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拓展网商订单、电子结算等经营模式。二是创新农村生产生活供给集约化发展机制。整合农村现有供销、邮政、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乡镇商贸中心及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放心店和配送中心等流通网络资源,集约化提供集农资供给、农技服务、农资质量监督于一体的农村生产性服务和集快件自提、代办交通违章处罚,代缴水、电、气、手机费等业务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性服务。三是探索农村流通电商化发展方式,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农村消费市场”和“互联网+1、3产业互动”三大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流通设施进社区
地理位置不同、人口结构不同、基础条件不同,“短板”、“痛点”也不一样。在改革中,成都市商务委根据不同条件制订不同方案,以满足不同需求。目前,他们正在试点社区探索建设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1+5+N”综合服务体系,即建设一个社区便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完善标准化菜市场(店)、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中心、健康养老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一批便民超市,按需叠加N项便民生活服务项目;把流通设施纳入城市小街区规化体系,按照“增供给、惠民生”的思路,将流通设施纳入社区综合体。
位于郫县县城双柏社区门口的社区e菜店让记者对菜店有了全新的认识。记者看见,这个所谓的菜店只有约15平方米,但因为加上了一个“e”字,使之无限扩大。通过打造“APP+基地配送+保鲜自提柜”这样一条软硬件结合的生鲜配送体系,探索“线上下单+快速配送+居民自提”的新型产品流通模式,社区居民可选择多种蔬菜、肉类、海鲜,而且24小时服务。
“别看只有15平方米,通过互联网,它一头连着社区4万多人的需求,一头连着各地无数供货商,也可以说是无限大。”双柏社区居委会主任熊珊感慨道。双柏社区紧邻富士康工厂,e菜店正好满足了工厂职工的需求。一是年轻人居多,习惯网上下单;二是外来人员居多,没有借逛菜店与邻里拉家常的习惯;三是三班倒的多,夜里下了班也可以下单或提货。除此之外,通过手机APP还可以订制其他许多项社区服务。
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一直为区内没有菜店而苦恼。申民辉分析说,黉门街社区位于成都市的老城区,区内有华西医院等众多医疗机构,0.7平方公里的面积,生活着五六万人,人口密度非常大,不可能按照传统模式建设相关服务设施。在商务部门支持下,借助这次改革的契机,社区引进了美天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按照“1+5+N”的建设模式,建起了“嗨社区——黉门对家门”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平台,以及便民连锁店、标准化菜店、健康养老、医疗服务、文化教育等便民服务业态。“今后,区内居民只要通过互联网下单,服务平台的‘菜宅送’直通车就可以把新鲜蔬菜送到订户家门口。”申民辉说,在这一平台上,其他相关服务也能完成。
据成都市商务委介绍,目前,全市已启动建设100个城市社区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终端设施(电子菜箱、移动生鲜农产品提货站等)示范点,建设城市社区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示范点信息管理;采取PPP模式引导社会化资本共同建设20个农村配送末端公共服务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