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上百亿元社会资金正通过PPP项目、绿化基金等方式参与绿化建设——
创新机制撬动绿色资金
本报记者 徐 胥

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大多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主体多以地方政府为主。随着政府重大投资的逐步减少,如何运用市场手段、积极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成为各地生态建设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近3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绿化项目,上百亿元社会资金正通过PPP项目、绿化基金等方式,参与北京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果树产业、湿地公园等项目,成为北京园林绿化建设的生力军。

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北京金诚苗圃于2014年启动建设,占地658亩,现育有树苗20多个品种、10多万株。这里不仅有连方成片的树阵,还有健身步道、凉亭、集雨池等休闲设施,漫步其中,仿佛置身精心规划的公园。

2014年,北京市启动10万亩规模化苗圃建设工程,目前建设任务已完成近九成,预计吸引社会资金60多亿元,这10万亩规模化苗圃主要分布在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延庆等6个区,单个面积都在500亩以上。

“苗圃前期建设,公司投了8000万元。”金诚苗圃负责人芮学红告诉记者,企业选择此项目的原因与北京市关于发展规模化苗圃的土地流转补助政策有很大关系:在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建规模化苗圃的,政府财政每亩每年补助1500元;在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苗圃的,每亩每年补助1000元,并且允许建设临时生产附属设施。芮学红说,金诚苗圃所在的通州区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每亩地每年1500元的补助,正好和土地租金持平,一年能省下近百万元。

据了解,在目前的规模化苗圃建设总投资中,市级政府土地流转补助资金约2.8亿元,占5%,其余95%投资全部由企业解决。北京市政府用2.8亿元的土地流转补助资金和一系列利好政策撬动了20多倍的社会资金。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10万亩苗圃全部建成以后,可以使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0.4个百分点,进一步增加了平原地区绿化总量和生态景观;培育乔木750余万株,北京市大规格苗木自给率将提高30个百分点,达到80%;还可以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果树产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市财政局等部门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按照“经营者自筹为主、政府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金化运作”的方式,将政府、金融和社会资本、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三方联结到一起解决融资问题。

今年4月,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基金由政府出资10亿元,募集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10亿元。北京市域范围内的高效现代化节水果园及果品产业链相关项目经营建设主体,符合建设标准的,经营者自筹60%,政府通过基金予以支持,以股债结合的形式出资不低于40%。基金在单个项目的合作期限不超过5年,经营主体按期归还基金投入资金。

小投入换回绿化大回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全市已完成新建高效现代果园4.25万亩,更新改造果园6.4万亩,首批核准基金逾6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0亿元。其中陕西海升、平谷正大果业、香港日生、北京永乐通、北京德艺伟业、市供销总社等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千亩规模的现代高效果园,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根据测算,政府全部的10亿元投资可以撬动社会资本66.07亿元。

模式创新带来的生态成效显著,目前北京市果树面积达204万亩,占全市林木面积的18.6%,为全市贡献了8.1%的林木覆盖率。有研究显示,204万亩果树一昼夜可吸收二氧化碳13.6万吨,释放氧气9.9万吨。高效现代果园也更加节水,由于采用生草栽培,土壤保水性好,年灌溉次数与用水量均达到最少化,通过一系列节水技术和设施的应用,比传统果树栽培节水50%以上,果园年用水量可以控制在每亩100吨以下。

此外,社会资金还积极参与了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和花卉产业的相关项目。比如,北京市未来计划通过PPP方式,由当地政府和合作企业在房山区和通州区各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湿地公园,由企业进行项目投融资,政府以特许经营权等方式使企业获得一定回报,达到政企合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效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