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农业景气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农业经济总体呈平稳运行走势,农业景气指数与一季度基本持平(略升0.1点),农经预警指数虽受出口增长有所下滑、投资增长高位回调影响略有下降,但仍运行在正常的“绿灯区”中心线附近。
从反映农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具体指标来看,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一季度微升0.2个百分点,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务农收入增长平稳,名义增长速度为8.5%,虽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全年的增长水平高2个百分点以上;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速为3.0%,连续2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农业投资同比增速为19.5%,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1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此外,二季度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9733.5元(可比价),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一季度微升0.2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上升、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不无关系。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与持续的城镇化过程推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也存在一定关系。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将近2.8亿人,2015年降至近2.2亿人。事实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呈现分化走势,农产品出口额平稳增长,同比涨幅为3.0%;农产品进口额同比继续下降,降幅为6.4%。
自去年3月开始,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到今年5月为止,累计涨幅达30%以上,猪肉价格见顶迹象明显。
总的来说,当前农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未来发展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应在降成本和补短板方面取得突破。农业降成本,应当在稳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时,着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农产品仓储和物流,降低流通损耗,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的规模、集约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单位土地的投入成本。农业补短板,既要补足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硬”短板,也要补足农业人才、技术及支持农业创新的金融体系等方面的“软”短板。
二是加大农业绿色发展力度。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呈加速增长态势。绿色农业的发展,既要求少打农药,少用化肥,又要求节约用水,节约用地,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业,还需要改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外部环境,比如加大食品绿色安全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全社会诚信文化建设,使绿色产品能真正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形成绿色农产品“希望消费-愿意消费-放心消费-严格生产-诚信买卖”的良性循环态势。
三是鼓励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我国农业耕地少,人均占地面积小,发展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缺乏比较优势。然而,我国农业用地类型多样,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在此背景下,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鼓励发展蔬菜、水果、园艺、山林产品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四是要警惕猪周期的剧烈波动。随着生猪供应的增加,自6月开始,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始于去年的猪肉价格上涨周期趋于结束。猪肉价格的回落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但若出现大幅波动则可能会造成养殖户收入的急剧下滑以及随之而来的剧烈猪周期波动。由于猪肉需求总体比较稳定,猪肉价格的波动主要来自供给的波动,为防范猪肉价格剧烈波动,关键是要对猪肉供给能力的变化进行及时监测跟踪,对猪肉的进出口和仓储进行妥善协调,推动猪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稳定养殖户的预期,尽可能减小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