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绘现代版新农村壮景
——河北邯郸县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 图为河北邯郸县尚璧镇中亓固村一景。
马谦杰
韩艳萍摄
▷ 图为河北邯郸县服装名镇皮条屯内的服装加工厂。邯郸县通过壮大产业实现强村富民,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张 楠摄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韩艳萍 刘子杨

日前,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年度考核评价结果揭晓:邯郸县不仅综合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同时还有9个村庄先后入选全省美丽乡村精品。成绩的背后是该县县委、县政府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付出的艰辛努力。

邯郸县委书记何志刚告诉记者:“邯郸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要让每个村都能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版新农村,让每户农民都能在‘生活有品位、乡愁有寄托、致富有产业’的美丽乡村中共享发展成果。”

一花引得百花开

改造提升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生活方式,是美丽乡村建设最迫切的任务。

2014年,随着邯郸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西召里、四留固村被评为河北省级“美丽乡村”,45个村列入省重点村。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就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初,邯郸县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成为邯郸市唯一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推进县。

邯郸县县长潘利军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持续推进,必须完善符合基层实际的奖补制度,通过释放财政资金奖补“红利”,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015年,全县累计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奖补资金达2.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近5亿元,“路、气、水、电、厕、绿”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实施。在天然气入户工程上,主城区外的农户每户补贴3000元,全县131个村4.5万户居民取暖、做饭用上了天然气。

邯郸县委副书记冯晓梅介绍说,全县各个村基础设施长短不齐,为避免盲目攀比甚至重复建设,他们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原则,一张蓝图管到底,邀请专家全程设计、群众广泛参与,让规划定位更接“村气”“人气”。秉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该县完善顶层设计,委托邯郸市规划设计院制定了全县总体规划和差异化发展的片区规划。

对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的40个村庄,围绕城区扩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形成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的现代都市新村;对主城区规划范围外的114个村庄,深挖特色资源,传承优秀文化,打造一批田园风光、产业兴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邯郸县依托各村文化、历史和产业基础,深挖文化内涵,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从45个省级重点村中,优选资源禀赋优、文化底蕴厚的10个精品村示范带动,精心打造了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和6个精品示范片区: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即红色电影之乡四留固村、古戏新韵西召里村、服装名镇皮条屯村连成一线,千年枣林小堤村、独爱桃园马堡村、知青故里谢南留村、风情走廊裴庄村、天然氧吧东堤西堡村组成生态游线路,滨水之恋张李庄、魅力瓜乡吴唐营、红色文化田寨村连成一线;6个精品示范片区即文化古迹示范区、科教服务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工贸物流示范区、绿色生态示范区、枣乡文化示范区。

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省级重点村60个、特色精品村20余个。

文化点睛景韵丰

置身改造后的小堤村,平坦的水泥路巷巷连通,枣园周边弥漫着乡土田园的清香。成方连片的古枣林枝干遒劲,历经500年沧桑依然傲然伫立,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守护着村庄;对面的“铸铁工艺园”里,一座座炼铁炉回忆着曾经的岁月。在这里,“千亩枣林”项目已经落地,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传承光大枣树产业,打造“小堤千年古枣”名片。

不砍树、不毁绿、不拆房、不占田、不填塘,小堤村只是该县“美丽乡村”的代表。该县保留乡村风貌,挖掘乡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业”,倾力打造“让年轻人回来、让鸟回来、让民俗留下来”的浓郁乡村风情、田园情趣。

南吕固村,因传说中唐朝进士吕洞宾云游天下在此安家而得名。该村把村里的一条老街打造成了“民俗文化一条街”,街上有以宣传国防教育、体现老兵情怀为主的“老兵之家”,有极具城市风情的“咖啡屋”,有集聚农耕文化的“民艺馆”等。

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邯郸县不但在村庄整治、街道硬化等“面子”上下功夫,还在提高村民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里子”上费心思,使打造美丽村容与提升村民素质相得益彰。为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该县相继开展了“文明燎原行”“美丽乡村文明使者”“星级文明户”“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评选活动,“忠孝文化”“孝廉文化”“善贤文化”植根于心。

东召里村弘扬慈孝文化,建起了“慈孝文化一条街”,这里有能容纳千人的“德孝文化苑”、沙杆制作的“新二十四孝图”、大街小巷的“孝贤典故”、花池边竖起的慈孝文化柱、厚重的“百味书屋”。在这里,每月两次的“慈孝道德讲堂”座无虚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村里30多人成为了“慈善义工队”,涌现出一批慈孝家庭、慈孝之星、乡村好人。

群众义务奉献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最美的人文景观。据统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全县群众自发捐款捐物达1800余万元,自发出义务工3.5万人次,出动拖拉机等运输设备2万余辆次。

美村更要富村民

美丽乡村建设,要有产业作为支撑。邯郸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郊乡村旅游相结合,将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相结合,通过壮大产业实现强村富民,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邯郸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挖掘各村文化资源、种植资源和旅游资源,集中发展一批集文化、观光、采摘、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民俗游、农家乐、民宿经济等项目。仅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南吕固美丽乡村片区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今年,邯郸县利用春季赏花踏青大好时节,谋划举办“美丽乡村游·花海邯郸县”等主题活动,打造集旅游、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游。同时,四留固村以“红色电影之乡”带动红色文化游,正在建设百年红色电影博物馆、柴氏芥子园美术馆、“电影人家”农家乐餐厅,带动了一大批城市居民在此休闲旅游。村里还建起了紫阳养羊基地,带动发展10余家养殖场,村民每年可增收10万元;东城子村发展环村特色林果产业,大林间套作400亩油牡丹花,发展农事体验游、认领管理游、春季观光游、秋季采摘游、周末近郊游,让市民一年四季可到这里领略田园风光;小堤村扩大枣树种植规模,打造“千年枣乡”品牌,并建起了“平汉战役纪念馆”和真人CS训练基地,发展枣乡休闲观光游;裴堡东村建起了苗圃基地和蔬菜种植采摘园;西召里村发展了300亩核桃园,建起了花卉大棚,发展油牡丹林下经济;西里堡村建起了葡萄采摘园,发展乡村游……新威农业生态园、轩宇科技园、雨垌采摘园、硕果春采摘园、怡康体验园等一大批新型业态相继建成,已成为城市居民钟爱的休闲公园、“美味小厨”和生态菜园。

依托农业园区、工业园区,该县培育了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龙头企业,扶持了河沙镇富民奶牛养殖、皮条屯服装加工等一大批新型合作经营主体,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27家,河北省市重点龙头企业达6家。

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交融互动,成为邯郸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0元,同比增长1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