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沧州中捷农场,两座充满异域风情和现代感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在上海世博会上的主展馆。世博会结束后,这两个国家馆及其展品永久性搬移到了这里。这样的安排源于60年前结下的深厚友谊。
1956年,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赠送给中国670台套农机设备,可耕种7000公顷土地。为纪念两国友谊,中方在河北沧州渤海湾畔建设了一个农场安置这些设备,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其命名为“中捷友谊农场”。60年来,中捷农场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中东欧国家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虽然中捷农场已经实现从一个国际合作型农垦企业到新型产业园区的蜕变,2007年更名为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但中捷友谊农场的称谓仍然保留。
近年来,顺应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加快的大势,中捷农场利用独特的涉外资源,加紧对接中东欧国家,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走进中捷航空学校有限公司,两架小型飞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两架飞机就是中捷农场和捷克FIRE 航校合作以后采购的教练机。”河北沧州中捷航空学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高峰说,2015年中东欧“16+1”会议期间,园区与捷克Fair航空培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中捷航空学院,打造一个集飞行、维修、运营、管理为一体的高端通航培训基地。目前,通用机场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初正式运营。
“捷克有先进的飞行技术和教学经验,中方有市场,双方的合作将实现双赢。我们预计每期招收30名至50名学员,每年能培养300名左右的飞行员。”陈高峰表示。
2015年,中捷农场又获批设立了中欧产业园,专门与中东欧国家对接项目,不断拓宽与中东欧国家的交往与合作。虽然仅仅成立一年多时间,但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该园区在通用航空、高端制造、酒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招商代理等领域签署了多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已超过300亿元。例如已与斯洛伐克合作建成并运营的尼特拉庄园项目,占地1000亩,年设计生产能力600吨,酒窖储存能力150吨;占地50亩的尼特拉啤酒屋已正式投产,采用捷克技术、工艺、原料、设备制酿啤酒,一期年生产能力700吨以上。
据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介绍,未来,中欧产业园将充分利用“16+1”合作机制,在搞好扩区规划、引进一批国别企业和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区园同创”机制,实行项目招商共享。
此外,中欧产业园还进一步加快中东欧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与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和乌克兰国立化工大学电源实验室合作,共建“中乌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还将与清华启迪共同尝试设立中东欧企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中欧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沧州中捷橙功国际商贸孵化中心主要服务河北省企业与中东欧国家优秀项目的对接,是一个综合性商贸产业孵化平台。虽然刚成立2个月,但中心已经实现近500万元的营业收入,多个优秀项目对接进展顺利,包括电动巴士、消防机器人等高科技项目引起了国外高度关注,泰脱拉特种卡车(捷克)、AIRON波兰风力发电项目等国际委托项目也正在积极洽谈中。“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是孵化,而不是简单地买卖,孵化中心要努力成为一个桥梁,把代表中国、代表河北的产业推介出去,迅速与国际挂钩并在后期不断跟进。”中捷橙功董事长李真苇说。
“中捷农场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还不够。未来,中捷农场将充分利用已有的中捷高新区、中欧产业园等对外合作平台,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对接、项目合作,为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加油’。”吕振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