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城阳:
足球运动“从娃娃抓起”

广受学生喜爱的足球课,各具特色的校园足球文化,参与度极高的校园足球联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以“校园足球”为改革突破口,率先探索出一条健身与竞赛兼具、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校园足球”发展新模式。

每周一节足球课,每班一支足球队,每年一届“校长杯”足球联赛,在校园足球的推进中,城阳区实验小学“一课多组多队”的足球教育模式成效逐渐显现。在近几年的“市长杯”比赛中,城阳区实验小学摘得四个冠军、两个亚军。对此,校长牛秀娟告诉记者:“学校注重以文化引领促校园足球持久健康的发展。我们倡导的是‘以球健体,以球促学,以球养德,以球育美’这样一种足球文化。”

足球运动“从娃娃抓起”,这一点在城阳区得到广泛共识。为了确保校园足球发展的可持续性,城阳区对特殊足球后备人才实行“有进有出”的教育机制,城阳区实验二中副校长于海鹏说,解决了足球后备人才的出口,校园足球发展就没了后顾之忧。

城阳区各学校发展“校园足球”可谓“八仙过海”。城阳区实验二小大胆尝试项目负责制,成立由教练员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校园足球项目组。教练员衣妮妮告诉记者:“项目负责制以后,我就要从学期初就考虑制订全年的教学计划,不像以前,上完课就完事了。”

长城路小学引入“校企合作”模式,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长城路小学校长仇曙光告诉记者:“开展了校企合作以后,企业支撑学校在师资、装备、外出比赛等方面的费用,为学校足球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为了提升全区足球师资水平,城阳区每年拿出100万元,聘请20位专业足球教练,并与中能、黄海等足球俱乐部进行交流合作,为各学校提供优秀的足球教练指导。城阳区实验二小足球老师蔺强告诉记者:“这几年我去恒大、鲁能学习过,看人家怎么踢足球,回来后再教孩子们,孩子们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城阳区的社区居民、学生都纷纷奔向附近的运动场,踢足球、打比赛。城阳实验二中学生矫小倩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周末,同学们都会就近找一处球场踢球:“周六大家都约着一起去踢球,反正有很多操场,随便找一个就可以踢。”

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一处足球场,这在城阳区一点也不夸张。自2011年以来,城阳区、街道、社区累计投资近8亿元,以2公里为服务半径,建成38处社区中心、40多处室外运动中心,如果把学校的场地也算上,差不多平均每4000人就拥有一处足球场。

城阳区位于胶州湾北部新城核心区,在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城阳区坚持在规划引导上设“框框”,在政策规定上画“杠杠”,建立起群众体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城阳区教体局副局长徐立华说,正是立足长远、规划先行,才成就了现在的“足球桃花源”:“如果现在不做好规划,不把相关的体育设施留出来的话,将来很可能就会面临像老市区那样一些困难,所以我们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为体育设施做了专项规划。”

随着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阳区的“草根足球”蓬勃发展,足球氛围也日渐浓厚。据不完全统计,城阳区以社区、企业等为单位组建的草根足球队多达50余支。包括市民运动会等在内面向“草根”的各类足球赛事也贯穿全年。足球爱好者矫瑞清告诉记者:“尽管是业余的,但是我们也是按照正规的足球队来建制,人数固定在30个人左右。像万科‘城市花园’、青啤‘塔哈市区’都分别在小区内建立了自己的足球队。”

近五年的“市长杯”比赛中,城阳区共取得冠军26个,占到冠军总数的70%以上,并先后向上级足球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徐立华说,2017年,城阳区还将制订校园足球发展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师资力量、资金保障,以及竞赛体制完善等,推动全区足球运动发展再上新台阶。“社会足球方面,我们想把城阳区足球协会成立起来,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来;校园足球方面,实施新的三年行动计划,使足球发展有一个质的提高。”

文/本报通讯员 矫 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