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将支持中国经济实现中长期增长
——专家解读IMF与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月12日公布了与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对中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分析评估,讨论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主要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建议。针对这份报告,记者采访了业内权威专家及国际相关人士。

“这份磋商报告对我国经济的评估总体客观,主要政策建议与我国的宏观调控和改革思路比较接近。”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磋商报告对我国经济存在的风险和脆弱性的分析及一些相关的改革建议,可以为我国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也认为,“IMF报告对数据和基本情况的了解相对完整,对存在的成绩和问题有鲜明的观点”。

在这份年度报告中,IMF预计中国经济今年有望实现6.6%的高增长,对明年的预测是6.2%。这是IMF在今年7月初下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并下调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测之后,上调了对我国经济增长预测0.1个百分点。IMF中国研究部主管詹姆斯·丹尼尔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速令人赞赏,这也反映出中国决策者积极推动改革的成果。

丹尼尔表示,中国在外部再平衡、内部再平衡、环境再平衡及收入分配再平衡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目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最高峰的10%下降到2%至3%,外部失衡已经大幅降低;中国经济在转向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方面取得显著进步;GDP单位能耗进一步下降;劳动收入比例有所提高。“这些结构改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张斌认为。

IMF执行董事在磋商报告中还指出,中国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城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稳定、协调的政策有助于中国实现成功平稳的经济转型,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丹尼尔表示,中国改革涉及领域之广令人印象深刻。过去一年来,中国在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实施新预算法、完善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以及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报告中,IMF也指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可能崎岖不平。其建议中国加强对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控制金融系统风险,加大对消费的财政支持力度。马骏认为这部分地反映了该组织工作人员认为今年前几个月中国货币信贷增速过快而难以持续,以及“在解决企业债务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上缺乏果断进展”的基线情景假设。“事实上,今年前几个月的货币信贷增速较快有部分技术性和基数的原因。”马骏解释称,最近几个月以来,信贷和M2增速已有所放缓但并未明显影响经济增速。另外,处置僵尸企业和打破刚性兑付等方面的改革正在展开并有望加速,对未来改革情景的假设可以更乐观一些。

同时,IMF也在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张斌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确很明显:有些问题是“成长的烦恼”,是特定发展阶段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工业部门的产能过剩;有些问题则来自政策与市场发展不匹配,比如新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发展瓶颈等。

关于改革与增长的关系,IMF报告称,如果不改革,而过度依赖刺激政策,尽管可以暂时促进增长,但中期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马骏对此表示认同,而且反过来说,如果强化改革,尤其是在加快服务业的准入开放、打破刚性兑付、硬化国企预算约束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可能部分地对冲人口和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综合本报记者 陈果静和新华社报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