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位乘客从家到公司上班,这段路有5趟公交车可选,坐哪趟公交车最省时,又有空调,且不拥堵,还会有座位?”这是高德发布的新一代AI智能公交出行导航的主要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定位数据、出行数据、反馈数据,来为用户提供省时、省力以及舒适的个性化、多样性的解决方案,这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认为,“将人工智能引入公交出行系统,主打的是‘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能力,基于实时定位和实时交通等数据,为每个用户在手机上的行为‘画像’,来提供最优公交出行解决方案。用户则可通过智能公交导航,实现公交路线查询、站点指引、到站提醒、出行解决方案建议等功能”。
然而,一直以来,驾车、乘车的用户需求备受关注,相关的行业创新不断涌现。但是,在出行领域占据更大比例的公交出行用户需求,反而关注度相对较少,传统公交出行方式迫切需要升级。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2015年通勤交通报告》显示,自2005年开始,北京市百姓的出行方式中,公共出行占比逐年升高,到2015年占比已经超过50%。在公交出行导航产品1.0时代,人们主要使用PC地图查询。随着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移动出行产品的出现,公交出行应用已经从PC端过渡到移动端,进入2.0时代。
不过,即使是在重视用户体验的公交出行应用2.0时代,公交一族出行的“痛点”仍然很难解决。包括如何根据路面交通状况、实时公交时间、城市公交路线特点、用户出行喜好等更好地为每个用户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路线和服务,仍需要大量数据运算能力及机器学习能力进行支持。
“我国公共交通网络很发达、也很复杂,传统的单一模型在处理复杂公交出行需求时是力不从心的,需要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处理,智能交通被地图企业视为新的市场机会。”董振宁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未来出行是多样化的,自驾、公交、高铁等混合模式的出行需要建立共享模式,而AI智能公交最大的特点就是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眼下,人工智能公交产品最难突破的是两点:模型算法和数据。大、中、小城市在公交路线选择上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重庆万州到巫山,最好的方式是坐轮渡,如果不坐轮渡,要绕大圈才能到,所以要在不同模型上进行选择。
随着公交出行占比越来越高,精确的地图导航与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成为发展的基础,传统地图产品智能化升级成为必然。在整个地图格局之战中,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企业也将进行“你来我往”的竞争,为大众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一市场将逐步成为商业流量入口,在满足用户的同时,具有巨大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