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争到“十三五”末半数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排头兵引领农业走上快车道
本报记者 乔金亮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光照充足、自然隔离条件好、水利灌溉设施便利,一直是甘肃省粮食主产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甘州区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从打造优质制种、优质畜牧、优质果蔬三大基地入手,打造主导产业。“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产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制种玉米怎样做、肉牛产业怎样抓、蔬菜产业怎样搞都有了具体办法。”该区负责人说。

“十二五”以来,农业部分3批认定了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旨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探路先锋和改革排头兵作用,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阵。像甘州区一样,各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都不是简单地圈几百亩地,引进几个企业或者科研院所,而是因地制宜,整市县推进,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焦共同的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进行发展,打造主导产业非常明晰的产业区,实现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创新是示范区建设的第一要务。宁夏农垦是全国农垦系统仅有的两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垦区多年坚持科技引领,先后聘请18名科学家成立专家工作站,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葡萄种植及酿酒、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几年间,农垦成功引进并转化“葡萄限根栽培技术”“高产低碳稻作机械化栽培技术”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间,共引进新品种200余个,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100余项,创新种养模式20多项。

改革是示范区集聚资源的法宝。安徽省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农业担保集团对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目前,已与各银行签订协议,担保授信额度达295亿元。同时,开展“劝耕贷”试点,采取政府调节金融资金的办法,设立风险补偿机制。目前,全省有21个县区开展服务,上半年已为278个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供担保贷款1.88亿元。

引领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职责。辽宁省盘山县采用“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养殖模式,解决了蟹田水稻养殖中的施肥施药矛盾问题,实现了田中种稻、水中养蟹、埝埂种豆的立体生态综合养殖模式,亩均利润达2200元,并推广至20余个省市,建立10多个示范点,在省内外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

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在农业现代化推进路径上不可能齐步走。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呈现千帆竞发的局面。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省将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突破口,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屡上新台阶;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发展迅猛;甘肃、宁夏大力发展节水、节肥、节地的节约型农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重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会展农业、休闲农业等已渐成燎原之势;云南、贵州等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高原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地方特色农业不断壮大。

在日前召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训班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力争到“十三五”末有一半以上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示范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创造新局面。据统计,283个示范区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的40%,高标准农田占比为5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先行突破、梯次实现的发展阶段。

今后如何推动示范区长久发展?韩长赋表示,要创新推进方式,坚持把示范区作为创新思路、集聚资源、率先突破的大平台,把各类资金项目、改革试验在示范区优先实施。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对示范区只增不减,特别注重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要严格评价管理,进一步完善监测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价,对搞得好的示范区要进一步加大奖补支持力度,对工作不力的、该淘汰的要坚决淘汰,构建“动态管理、能进能退、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