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或是提着笤帚,或是拿着抹布,胳膊上别着红袖章,7月下旬开始,在北方某市城区的大街小巷,这个特殊的群体很是显眼。他们不是环卫工人,而是来自当地的基层机关干部。这群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而上街扫地的公职人员迅速走红,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创卫”不能急功近利
汪昌莲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城市获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一些城市为获此殊荣,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的甚至公然造假。对于个别地方为应付“创卫”暗访而组织公务员扫大街的做法,说轻点,是“不务正业”;说重点,是一种形象工程,是一场“政绩秀”。
事实上,在“创卫”过程中,“突击式”“运动式”等做法并不鲜见。殊不知,市容卫生、精神卫生这些东西不是突击创建出来的,而是人们自身素质提高的客观表现。卫生城市是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准下的产物,而不是地方领导作秀、显政绩的面子工程。企望公务员扫大街,就“跑步”进入了卫生城市,就好比一个蓬头垢面的人戴了一个华丽的假面具罢了。
时下,有些评选项目让人眼红心热、应接不暇,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等。有些城市,明知道自己先天不足,不够参评条件,却不甘落后,便打肿脸充胖子申报参加评选。于是,个别具有明显“硬伤”的城市,为了应付检查,要么突击上阵,要么集中造假,不仅欺骗了组织,浪费了财力,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属于典型的瞎折腾。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应进行严厉批评,取消其参评资格,甚至对参与造假者实行问责。
带头扫大街是应该的
玫昆仑
街道卫生虽小,但直接关系到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公务员带头扫街,把市民关心的“事”做好,恰恰是在服务于民。
时下,人们已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要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向“草根动作”亲近一步,往往都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甚至是“作秀”,比如,领导干部带头长跑,领导干部带头献血,领导干部步行上班,等等。殊不知,一方面,公务员为创卫而扫街,并非全体脱离,还有人正常上班为民服务,并不影响群众办事。特别是,公务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应该做群众的榜样,带头扫街是应该的,只有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更好地执政为民、服务于民。另一方面,“作秀”是指弄虚作假,装样子骗人。而今公务员扫街,是以实际行动干实事,是带头尽美化城市家园的责任,既不坑民害民,还能让市民享受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好呢?
多走群众路线
郑 文
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公共决策,关乎城市的面子,更关乎老百姓的里子。因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尊重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才是创建成败的关键。仅仅依靠官员拍脑袋式的决策和行政单边式的“运动战”,是无法将创建工作推进并且坚持下去的。所以说,与其机关工作人员扫大街,不妨深入到城市小巷,帮助环卫工作者清除卫生死角,解决市民反映的实际问题。这或许比轰轰烈烈的扫大街运动,更为老百姓所接受和认可。
其实,广大市民群众才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是否文明卫生就在老百姓的举手之间。动辄机关公务员扫大街,并不能解决文明创建的根本问题,相反,老百姓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必须革除动辄公务员扫大街的这种简单工作方式,而是应多些管理智慧,多走群众路线,多一些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少一些华而不实的应景作风,以真诚之心和务实的作风,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对“创卫”检查或验收的一方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暗访不能搞成明访
杜学峰
“创卫”检查或者验收,一般都是进行暗访,笔者认为应该不搞“一查过关”式的验收,如此才能真正看到实情。然而,由于管理制度方面的疏漏,一些被检查者竟能够提前知道“暗访”的大致时间和行程。为了迎接检查,当地领导小组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全部奋战在第一线,以期顺利通过。由于被检查的地方都事先经过了精心准备,根本看不出任何毛病。这样的创建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检查组一走,脏乱差立即卷土重来。
说白了,这样的暗访其实就是明访。时间与地点都全部公开了,被检查者事先还发出了通知,让大家都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结果自然是专家组所到之处都是莺歌燕舞、焕然一新。这样迎接“创卫”及相关检查的做法,与“作秀”“走过场”没啥区别。笔者以为,既然属于暗访,就不该公开时间与线路,让被验收者有时间事先进行重点的布置与准备,因为这样做根本查不出问题来,助长了形式主义。如此般让公务员突击“扫街”,实则也是政府形象扫地,其害无穷,必须明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