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8月8日电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地区不良贷款率连续8个月下降,至6月底降至0.79%,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1.81%的不良率水平。自2016年年初以来,上海不良贷款余额减少了36亿元人民币。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地区的关注类贷款(有变为不良贷款风险的一类贷款)余额902亿元,较年初减少13.2亿元,关注贷款率1.6%,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减少9.6亿元、8.2亿元。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说:“除去上海自身经济转型等经济环境,前瞻式监管是上海银行业防控风险、实现不良贷款持续双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2011年,先期预警指标显示,上海钢材贸易行业存在严重的重复质押、负债过度情况。上海银监局发现,大量钢贸商将存放在仓库里的同一批钢材重复抵押给多家贷款机构;贸易商之间互相担保以增加借款;通过“一女多嫁”甚至伪造虚假仓单,钢贸商套取银行贷款用于投资房地产或其他投机领域,而银行为追求业绩,审贷也出现尽职调查不足。
在风险暴露前,上海银监局就针对钢贸信贷风险向银行发出预警,并打击了相关违规操作。此后,上海银行业对钢贸商的贷款从2200亿元降至214亿元,其中1500亿元为贷款回收或重组,5年之中,变为不良贷款的仅486亿元。这一监管思路也帮助商业银行在后来的“铜贸热”中避开了陷阱。
同时,上海银行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主动跟随产业升级转型,对新经济支持力度加大,金融与实体经济初步呈现良性的“转型正循环”。截至6月末,上海“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
“打通金融梗阻、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不仅是救企业,也是救银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胡庆华说,2015年以来,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小微客户数和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服务实体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托上海自贸区,上海银监局监管创新互动机制,允许银行在与监管层充分沟通后,试验性地引入创新型产品。迄今为止,监管机构已通过这一平台放行了20个创新试点项目,批准融资授信378亿元,占跨境授信的32%,一批具备代表性的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成果,如跨境并购贷款、内保外债、国际组织贷款、跨境同业投资、大宗商品交易特别结算业务等得以完成。
文/新华社记者 姜 微 姚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