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入学在即,对于大连的家长来说,孩子“上好学”已不是难事。每个学龄儿童都能在离家最近的小学上学,小学期满后又能在离家最近的初中继续上学——这在大连成为现实。大连推出的“就近入学”“对口直升”等改革措施,让教育公平的阳光雨露不断滋润着孩子们茁壮成长。
为把“就近入学”“对口直升”等措施落到实处,每年年初,大连市都要下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当年常住人口的变化,按照公平、公开和有利于就近入学的原则,完善学区划分方案,通过单校划片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就近入学的要求。目前,大连100%的小学和初中实行“单校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小学毕业生按“单校划片”“对口直升”的方式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单校划片”“对口直升”的学区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保障了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合法权益。
“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持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的整体思考,淡化重点意识、淡化选拔意识、淡化分数意识,全面实行小学、初中100%划片就近入学。”大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让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对口直升”初中,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要求,大连市近年来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相关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
据介绍,让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对口直升”入学这一学区化管理措施,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实施之初教育资源还不均衡的条件下,在“择校热”盛行之时,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上世纪90年代,大连市经过科学筹划,推出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此举成为大连推进“对口直升”的关键,随着“指标到校”比例的递增和同一重点高中录取不同初中指标生最低分数差的拉大,“指标到校”政策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了就近入学的实惠和好处。从那时起,大连城市学校择校率逐年递减,目前已下降到1.16%,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大连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还被纳入政府考核项目。每年小升初前,大连市政府都要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工作责任状,重点就以下内容进行承诺:坚决杜绝“以分择生”的行为,任何学校均不得采取或变相采取考试、考核方式选拔学生;实行阳光分班,不得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坚决控制以择校为目的的学生非正常流动,不得跨学区招生,严格控制区域择校平均指标和热点校择校率。同时,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网站、家长会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包括县域内小升初政策、学区划分、程序时间、招生结果以及监督举报平台等,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招生入学政策公开透明。
为确保公开透明,大连市各区教育局会邀请家长代表现场观摩,通过“电脑派位”将指标生按学区内学生比例平均分配到各初中,人大、政协、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操作,公证人员现场公证。被认定的指标生和被录取的指标生都将面向社会公示一周,以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为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享受免试就近入学招生政策,也能“有学上”“上好学”,大连对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42%的学位提供给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坚持让随迁子女和本地孩子同样享受免费免试就近入学,混合编班,统一管理,不使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被边缘化。从2011年开始,大连市又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普通高中公费录取之列。
近年来,大连市在推进“就近入学”“对口直升”等措施的同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以来,全市基础教育经费5年累计投入361.8亿元。2014年,支出57.6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3.2亿元。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小学、初中和特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1150元、1350元和8000元。2011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目前,大连市基本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三个标准”的统一,即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统一、办学设施标准统一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统一。